(新加坡18日讯)“无纹不成玉”、”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一分水、二分色、三分工”,这些买翡翠和玉石的口诀,在越来越多的翡翠直播中被分享,但这些教人分辨好翡翠的口诀,往往只是骗子让苦主入局的开始。
而所谓的假货,或是玻璃仿翡翠、大理石仿玉,由绿色树脂制成的人造翡翠,以及由塑料与合成石模仿翡翠或玉石的外观等;过去数个月,送往鉴定的货源,假货比例增加两三倍,情况令人担忧。
《新明日报》报导,南洋珠宝学院创办人曾春光说,由于语言相通,加上距离遥远不易维权,不法分子喜欢向新马和印尼的爱好者下手,也成为这群直播主的目标。
“早前就有一名来自峇淡岛的印尼人,当时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带着七八个翡翠和玉石前来鉴定,结果发现全都是假货。”
他说,一旦顾客发现货品造假后,一些卖家就会假装要求他们将货物寄回去,最后会说没有收到货来打发顾客。若想通过法律途径也非常繁琐,加上卖家在国外,也难以追查,不少人只好当花钱买教训。
“有很多人都误以为以低价买到好货,收藏起来后过一段日子就会涨价,抱着‘闷声发大财’的心态,但实际上他们买到的可能都不是真货。”
此外,曾春光说,经过归纳,他发现这些有问题的翡翠或玉石,都源自“五假”手段,令他非常担心会有越来越多人受骗。
这五假手段包括:“假证书、假网站、假承诺、假产品及假场景。”
据他了解,新国受害者大多是通过社媒上的直播,以为直接向国外的直播主下单有优惠,孰料却恰好掉进骗子的圈套。
假一赔三 全是谎言
“为了取信于受害者,直播主一般上都会在直播中声称若是买到假货,就会假一赔三、甚至赔十,但一旦顾客投诉买到疑似假货时,骗子就会将人拉黑,形同假承诺。”
曾春光说,一些直播主会选择在所谓的矿场旁做直播,旁边还站着几名缅甸工人,有者甚至会现场开石或磨玉,让人相信他们真的是直接从原产地进货,所以价格才能这么便宜。
“若顾客仍持怀疑态度,直播主还声称能为每个翡翠和玉石都提供珠宝鉴定证书,印有多个国家正规单位的认证。
“他们会跟你说,在鉴定证书上面还有一个QR码可供扫描,当顾客扫描后,上面还会出现该产品的防伪信息。实际上,这些证件和网站都有可能是伪造的,当一个不知情的人在面对如此真实的场景,上当的几率就高。”
假翡翠今年越发严重
曾春光说,以前每个月只有约10个案例是假货,今年越发严重,过去几个月送来鉴定并被发现是造假的案例,增加了两三倍,如今每个月有逾30起。
“有的受害者不是只购买一两件,而是一口气买几十件玉器,每件价格介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曾春光说,翡翠分为四级,A货是天然未经过任何人为处理的翡翠,当石头开采后,就拿去抛光雕刻,有天然的颜色和质地。
“B货:若翡翠中存在杂质,就会拿酸和碱去漂白,当漂白完成后,翡翠原本紧密的结构就会被破坏,松软且充满空隙,卖家就需要加入透明的硅胶,虽然颜色漂亮,但价格一般都很低。
“B+C货:当拿B货去进硅胶后,发现颜色依然不美,就需要再人工染色,一般上都是先将翡翠加热,再局部放到染料中,使颜色顺着裂隙进入翡翠。而C货则是纯染色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