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加末22日讯)昔加末三合港苏丹街小贩中心摊档新招牌已挂上,然而招牌内容仍只有马来文字,中文字和淡米尔文字已消失,小贩们感到失望和不满。
该小贩中心21个摊档于上星期日已更换了红色新招牌,可是20个华裔及印裔摊档的新招牌内容只有马来文字,不见中文字体和淡米尔文字。
马华彼咯区州议员陈宗今日下午巡视该小贩中心时说,将致函向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以及行动党拉美士区国会议员彭学良反映,促请他们致函批准拉美士县议会增设中文字体或淡米尔文字。
陈宗指出,他与马华拉美士县议员党鞭刘维骏于10月初接到小贩投诉,而彭学良于同月5日的三合港中华义山一场活动上致词时强调,县议员必须捍卫保留招牌的中文字体。

他说,刘维骏曾于10月中举行的拉美士县议会会议上提此课题,但是前县议会主席山苏阿里夫却指新招牌的规范是来自地方政府部指示,使用国语招牌设计。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办公室却否认曾下达这指令,指县议员扭曲事实,同时发文告回应新招牌允许运用双语。彭学良也发文指责刘维骏煽动种族和语言课题,要对方道歉。”
陈宗指出,他与刘维骏于上月30日会见了新县议会主席苏莱曼,然而县议会并未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新招牌需采用双语的书面指示。
“尽管部长的其中一名助理曾致电通知拉美士县议会需采用中文字体,但县议会基于没有地方政府部的书面指示,所以维持采用国语招牌的规范。”

招牌没预留空间添加其他语言
陈宗指出,他获得苏莱曼的允准,在三合港苏丹街小贩中心的新招牌制作完成后,附加中文字,然而他于周三查看新招牌时,才发现并没有预留空间添加其他语言。
他建议地方政府,既然已宣布允许运用双语招牌,应直接向县议会发出正式书面指示。
他说,他目前已收集了18个华裔摊档的中文名,以及两个印裔摊档的淡米尔文名,以便后续使用。

打算将旧招牌挂在摊档内侧
云吞面小贩陆文建(54岁)不舍得使用70年含中文字的招牌被撤下,于是向承包商索回,打算将旧招牌挂在摊档内侧。
他见新招牌没有中文字不仅感到失望,也感到此举措对华人的不尊重。
他认为,这里大部分都是华裔小贩,招牌没有中文字会导致食客无法清楚了解摊档售卖的食物,尤其是外地游客更依赖招牌信息选择购买食物。

没完整列明售卖食物
印裔小贩阿姆达(57岁)不满意新招牌不含淡米尔字,甚至没有完整列明所售卖的食物。
她指出,有些印裔食客须根据招牌上淡米尔文字才了解该摊档售卖的食物,自从更换新招牌后,不少顾客疑惑为何淡米尔文字消失。
另外,她说,她曾向县议会呈交所售卖的食物种类,即经鸡饭、牛奶等等,但是招牌只是注明经鸡饭。
因此,她另外在摊档外张贴附有图片的食物名称,让食客了解该摊档所售卖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