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 / 摄影:林德胜
(居銮29日讯)居銮大街及商场商店的招牌多采用多种语言,其中部分华裔商贩的招牌主要以中英文为主,以更好地服务特定的顾客群体。
近日,前首相敦马哈迪称逛吉隆坡商场只见中文招牌,闹得沸沸扬扬。
《中国报》记者走访居銮商店街和商场了解,绝大部分店家的招牌主要使用3种语言。
部分华裔商贩由于注册店名时已使用英文,因此在招牌上没有添加马来文,这也反映了我国作为一个多语言社会的特点。
商家朱先生说,他经营的小店注册名称已使用英文,因此招牌上只用中英文字眼,不需要额外添加马来文。
他提到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他经常前往吉隆坡出差,在他的印象中,并没有地方只有纯中文的招牌。
他补充,纯中文招牌是不可能得到当地县市议会批准,因此没有商家会这样做,以避免在更新执照时遇到问题以及可能面对罚款。
另一名商家周先生则认为马哈迪提到在商场只看到中文招牌的说法是一种政治炒作。
他指出,我国的多元文化和语言背景反映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马哈迪的这种做法只是在制造无谓的争议。
他还提到,如果一些国际连锁餐饮店已经以英文名称经营,那么在马来西亚难道要另外再取一个马来文名称,才能被大家接受吗?
民众:马哈迪挑话题
受访民众笑称,马哈迪可能是去逛非清真餐厅时,一时兴起而挑起只见中文招牌的话题。
他们指出,如果在非清真餐厅强行添加马来文字,是否会误导穆斯林前往消费,进而引发宗教间的冲突或争议,这样一来可能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民众建议马哈迪在发言前,应更加重视我国的多元文化和语言环境,而不是随意发表看法。
此外,他们也提醒马哈迪作为前首相,应考虑自己的公众形象与发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