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林德胜、邓珮珍
(居銮10日讯)在争议声中,居銮创意后巷(壁画街)的“流浪汉”壁画已清除,民众希望居銮市议会未来在决定壁画素材时要更谨慎,要选择适合的人和景成为主题。
该个壁画在11月下旬,出现在后巷墙上,一些了解画中人底细者,大感疑惑,不理解会何会选择此人为主角。
在接获民众反馈后,市议会最终决定把画作删除,据了解,画家团队是在周六(7日)晚间刷上油漆遮盖旧画。

马华居銮市议员刘梦娜昨日受访时说,市议会听取公众民意,经过建筑管控部的商讨后决定删除该画。
她披露,不过,目前还未决定要用什么图画来取代。
她说,建筑管控部负责人告知,市议会有给画家主题,画家会呈献素材,由小组开会决定是否通过有关素材。

商家叶国运说,很高兴看到不当的壁画涂掉了,是好事,这是市议会的责任。
他说,市议会要严控和审查画家的题材,他也质疑画家是否有获市议会批准画该名人士。
他说,之前曾和画家建议把一只猫画到壁画,对方告知所有的画都要经过市议会同意,而今次画家是否是自行决定画“流浪汉”?

咖啡店东主刘富兴说,壁画透过展示正面的榜样和价值观,能够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积极和负责任的行为,反之,负面教材壁画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他说,画家可以画居銮的好人好事,要画适合的人物或是景,把不适合的画涂掉,非常好。
“这面墙在咖啡店业者壁画旁,可以画各族一起喝咖啡的画面,就有整体感,或是各族小孩一起吃早餐等。”


曾兴隆:反面题材引发反思
艺术工作者曾兴隆说,反面壁画题材能够引发人们的反思,并觉醒居民对社区安全的警觉性,同时促进了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与对话。
他指出,艺术创作本身具有挑战性,相信这名艺术家选择以负面主题进行创作,是希望在艺术的边界上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观点。

民众陈子彬说,公共艺术作品不只是艺术家表达想法的媒介,更是引发公众去解读、讨论和反思的对象。
他说,“流浪汉”作品,从完成、引发争议、被删除,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
他说,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它已经达到了目的,包括各单位、市议会、政治人物的反应和动作,都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这场争议提醒我们,艺术不仅属于艺术家,更属于社会,它通过激发公众讨论,记录下时代的声音,也让我们看清当今身处的社会。”

新壁画展现奋斗精神
新增壁画中,其他人物皆是长期在当地奋斗的居民,包括餐饮工作者、保安人员和木匠等。
其中,陈利成茶室东主陈明娥成为新壁画主角,壁画以她专心泡咖啡和茶水的画面作为灵感来源,生动地展现了她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幕。

另两幅壁画的主题则是一名华裔木匠和一名印裔保安人员,一人在专心阅读报纸,另一人在专注地做着木工,展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缩影,表现出对社区多元性的尊重和融入。
华裔木匠的身影不仅传达了勤劳的精神,也反映了对传统手艺的珍惜;而印裔保安人员则象征着社会安全和守护的角色,呈现出他们在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