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摄影:吴燕萍
(新山17日讯)剪剪剪,倒倒倒,冒牌货、瑕疵品全销毁!
柔佛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今日展开本年度最后一场充公物品销毁行动,所有销毁物品皆来自2021年至2024年执法取缔的23宗案件,总值达11万3652令吉83仙。
今日被销毁的商品琳琅满目,除了有仿冒名牌运动衣、头盔、雨衣、手表和鞋子外,还有部分食品因涉及清真和供应管制问题一并遭销毁。
会上,众官员们一起剪毁手中的冒牌运动衣,此外一起倒掉有问题的食品。
柔佛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主任丽丽丝莎斯琳达今日上午主持销毁行动仪式后指出,该局是受法庭等相关单位指示,针对4万5374件商品展开销毁行动。
她指出,这些商品分别是在2011年商品事务法令、2019年商标法令、2011年价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1961年供应控制法令,以及1999年消费者保护法令下被充公。

她说,今年全年,当局在柔佛州共销毁152宗案件的215万5355令吉33仙的商品。
丽丽丝莎斯琳达指出,该局今年共针对1287宗案件充公价值达2970万8054令吉12仙的商品,而征收的罚款金额则达133万3227令吉90仙。
她劝请商家遵守法令,而消费者则该避免购买仿冒品,因这类商品质量差,鼓励消费者一起维护商标知识产权。
另外,她鼓励民众通过多个投诉渠道提供相关信息,包括通过手机应用程式mailto:whatsapp发送至019-8488000、网站[email protected]、呼叫中心热线1800-886-800,或手机应用程式Ez ADU进行举报。
出席者包括柔佛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执法组主任莫哈末弗兹、副主任佳纳特兰、查案官丽查娃蒂和西蒂诺法丽查。
今年侦破66仿冒品案
今年截至12月10日,柔佛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已侦破66宗仿冒品案件,其中64宗案件涉及本地民众,另两宗案件涉及外籍人士,而充公商品总值达32万零435令吉60仙。
丽丽丝莎斯琳达指出,当局今年侦破的案件数量比去年多,而去年全年共侦破59宗仿冒品案件,当中57宗涉案者为本地民众,其余两宗涉案者为外籍人士,商品充公价值达12万7109令吉22仙。
她指出,所有仿冒品案件皆牴触2019年商标法令。
丽丽丝莎斯琳达鼓励消费者若购买到货不对办的商品,民众可到消费人仲裁庭讨公道,惟所有入禀案件的购买商品或服务价值不可超过5万令吉。
针对一些民众爱在线上投诉购买劣质品一事,她坦承,民众须做出实质投诉,当局才能暗访后展开执法,若只是在社交媒体宣泄,未做实质投诉,将令他们难以采取行动。
20宗线上售仿冒品投报
随着网卖风气崛起,柔佛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近年也开始接获线上兜售仿冒品的投报,而今年接获的投报案例多达20宗,相比去年13宗,增加35% 。
丽丽丝莎斯琳达指出,该局去年接获的线上仿冒品投报案例中,有8宗已获解决,一宗已入禀消费人仲裁庭,还有4宗则交给相关机构跟进。
她说,今年的20宗案例,已有10宗获得解决,有一宗当局尚在调查,另一宗处于询问阶段,另8宗则交给相关机构。
她指出,线上买卖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商品与广告形容不符、质量不佳和对广告内容感混淆等。
她鼓励民众若发现线上有人兜售仿冒品,可向该局投诉,勿线上和卖家投诉后就息事,而他们接获投诉后,将调查后再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