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黄子晴
摄影:张来星
(部分照片由校方提供)
(新山20日讯)新山柔佛再也国中一校学生团队代表我国,前往印尼万隆参与“2024年世界创新科学项目奥林匹克大赛”(WISPO),从来自14个国家的44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斩获一枚金牌、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及唯一一项特别大奖,并赢得1000万印尼盾奖金(约2771令吉)。
该校分别以作品“双阀气体测量仪”、“化学宾果游戏”及“室内花园”参赛,共派出8名学生分成3组参加,并由一位带队老师陪同指导。
该校教育心理学博士颜惠兰(46岁)作为带队老师,她接受《中国报》专访时指出,“化学宾果游戏”由4位学生一组参赛,并以游戏教育工具为出发点,是因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困难,认为化学难以掌握。
她希望通过结合化学知识与宾果游戏,将其制作成游戏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她说,该游戏以游戏卡的形式设计,学生答对一道题目后便能像宾果游戏一样连成一线,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这项作品成功荣获一枚金牌及特别大奖。
颜惠兰指出,在从6月筹备过程中,团队12月顺利进入决赛,她非常感谢赞助商的支持,这使得学生们顺利制作精美的游戏卡,而获评审加分。
她说,学生们在比赛中达到预期目标,由于他们代表国家参赛,大家都全力以赴,每天几乎都在学校待到晚上8时左右。
她强调,学生们在未来升学时,课外活动的表现会被纳入考量,这些经历无疑是加分项。
“不仅如此,参与这些活动还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表达能力。这场比赛要求学生们上台讲解作品的运作原理,并解释整个制作过程,同时还需要临场回答评审的问题。”

双阀气体测量仪 摘银
颜惠兰指出,“双阀气体测量仪”由4位学生组成并荣获一枚银牌,它是一种实验室用具,用来测量气体的容量。
她举例说明,市面上也有类似的工具,但通常较难操作,而学生们自制的这款仪器成本较低,且使用起来更加简便。
至于另一组3位学生的作品“室内花园”则获得铜牌,她解释,该项目使用植物生长灯取代阳光,并将过期或腐烂的食物转化为“天然植物生长剂”。
她认为,与其将这些食物丢弃,不如将其转化为养分,让植物吸收,从而帮助它们快速生长。
颜惠兰鼓励学生们要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从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善,进而找到方法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她举例,3个参赛作品都是通过细心观察而来,她鼓励学生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环境问题,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
校方特别感谢赞助人及单位的大力支持,包括许美叶、许丽霞、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柔佛华人尊长拿督黄匡顺,以及新山飞乐利俱乐部。
感谢老师栽培
◆陈伟健(19岁,代表作品“化学宾果游戏”及“室内花园”)
我觉得很荣幸可以代表学校及国家参加此次的比赛,也很感谢老师给予的栽培及教导,让我们体验不一样经验,与其他参赛者互相交流并了解自己不足并改善。
我参加两项作品,其中一项是“室内花园”,是使用熟烂的水果来产生的荷尔蒙让植物快速成长。
另外一个是游戏化学习方法“化学宾果游戏”,让我学习到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化学知识。
汲取这次参赛经验,我觉得要很有自信并勇于表达想法,我下次还会参加类似赛事。

克服挫折
◆罗宇轩 (19岁,代表作品“双阀气体测量仪”及“化学宾果游戏”)
参赛作品“双阀气体测量仪”旨在提供一个精准且可信赖的工具,用于测量气体的容量。
一开始是使用传统的方法测量,但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不那么精致且稳定,我们就打算发明这项作品。
我觉得一开始研发这个作品时面对了很多挫折,并不断改进,最后结出成果,感到很开心,也谢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默契足沟通好
◆潘嘉彤(15岁,作品“室内花园”)
我参加的作品是“室内花园”,能够代表学校参赛并获奖,我感到非常光荣。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彼此默契十足,并且有良好沟通,这也是我们一个很好的体验。

研发一两个月
◆钟敏佳(16岁,作品“室内花园”及“化学宾果游戏”)
我们的作品是“室内花园”,它不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就能实现。通过加入植物生长灯,可以延长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
在研发过程中,困难之处在于要如何让植物真正吸收“植物荷尔蒙”,总共研发了一两个月左右。
我觉得很荣幸可以得奖,也能够去到国外比赛,未来还会参加类似赛事,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