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吴菊君
摄影:张来星
(新山23日讯)乌鲁地南万孚新村“垃圾湖”垃圾为患,有超过80%村民填写门牌税表格,希望垃圾清理服务由地方政府接手管理,不再有“垃圾湖”!
据了解,万孚新村成立于1930年,自开埠以来没有地方政府“认领”,万孚新村也是地不佬区唯一未正式执行缴付门牌税的新村。

为解决垃圾问题,当地村民在附近树林的一片空地开辟“垃圾湖”,数十年以土埋或焚烧方式处理现已不胜负荷。
此外,村民也需要缴付路灯费用,因此希望市政局局收取门牌税后,将负责村内的基本设施服务,包括路灯和收集垃圾。

万孚新村村委会和马华市议员团队从前日至昨日,在万孚新村民众会堂协助村民填写门牌税表格。
马华万孚村长李宗晟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根据新山市政局提供的资料,万孚新村共有136户住家。
“这两日的活动反应热烈,有超过80%的村民主动前来填写门牌税表格。”

李宗晟透露,马华前村长廖荣兴曾于2018年提交部分申请资料给当局,但不久历经大选换政府,申请工作停顿,直至2022年8月他上任后,他继续跟进门牌税事宜。
“去年柔州议会通过万孚新村由新山市政局处理,上个月我和马华新山市议员黄有益和地南州议员华人事务官林明德,与当局产业税主管会面,对方告知门牌税其实从今年开始执行了,唯一年的费用只有6令吉,不足以应付各类开销。”

李宗晟坦言,由于当局只掌握新村地契资料,并没有每户的门牌号码,因此目前是根据地契初步估算门牌税,因此当局希望透过村委会的协助,收集每户村民的门牌号码和资料,以便当局重新估算合理的门牌税。
他补充,村民都不知道当局从今年开始征收门牌税,不过村民可等至明年的新门牌税出炉后,一起缴清费用。

“垃圾湖”不胜负荷 清出15吨垃圾
数十年不断挖“湖”土埋垃圾,“垃圾湖”已不胜负荷,万孚新村村委会上月首次花费500令吉,请人挖掘土埋垃圾,共清除约15吨的垃圾!
李宗晟说,由于“垃圾湖”已没有土地再埋垃圾,唯有将垃圾挖出处理。

他也说,在他向新山市长的争取下,从上周开始当局在新村入口处置放一个临时的垃圾槽,每周四和周日两天会派员到当地收取垃圾。
针对门牌税收费,他呼吁村民不用感到太担心,由于只是新村房屋,相信当局的估价不会太高。

村民乱丢 动物觅食 垃圾湖衍生卫生问题
村民乱丢垃圾、野狗野猴到“垃圾湖”觅食,尤其下雨天的积水,更导致垃圾堆发出恶臭,衍生卫生问题。
万孚新村村委会委员杨名永受访时指出,“垃圾湖”的作业方式,就是当一个“大坑“”被垃圾填满,就会再挖掘新的“大坑”再埋垃圾。

“但一些大型家具或垃圾难以处理,就会以焚烧的方式处理,也有拾荒者会前来找可变卖物品,包括焚烧取出值钱的铜线和铁线。”
他透露,村委会一年要花费整千令吉聘请神手司机挖新的“垃圾湖”,唯目前村民每月只需要缴付10令吉的路灯费。
他坦言,村委会是依赖国州议员和热心人士捐款,来维护新村的基设和环境卫生。

不曾缴过门牌税
钟玉光(74岁,村民)
我已经迁出新村多年,老家目前是空置。从我父母年代开始,我们都是自行将垃圾拿到“‘垃圾湖’”丢弃。
尽管新村临近地区已大肆发展,也由市政局规划管理,但万孚新村依旧没被地方政府管辖,几十年来都不必缴交门牌税。
这里居住都是年长者,希望门牌税不会太高,避免加重经济负担。

认同交市局管理
夏秀玉(72岁,村民)
几十年来我们都是自己拿着家里垃圾丢到“垃圾湖”,已经习惯了。
不过,因“垃圾湖”的垃圾过多,有时必须焚烧处理,担心冒出的浓烟会危害健康,所以认同由市政局接手管理,以妥善处理垃圾。
尤其现住在新村的村民都是乐龄人士,健康问题才是我们最重视的。

每年回来修护屋
苏先生(67岁,村民)
这里是我的老家,父母都已经逝世,而我则是吉兰丹定居发展,老家目前是空置的。
尽管如此,我们一家人每年都会回来这里两次,这次是回来修护房屋,获知要填写门牌税表格就特地前来办理。
本身是认同应该交给地方政府系统化管理,目前是担心新村路段太狭窄,垃圾车无法驶入倒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