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摄影:白宁馨
(昔加末2日讯)蛇年到,本地休闲农场业者饲养特别展示4条蛇,包括两条白化品种蛇,希望传达蛇的温驯和易接近的特质,让游客认识到并非所有蛇类都是凶猛的掠食者,从而推动动物教育与提升保护意识。
位于昔加末往来利民达路的沃特农场(Walter’s Farm),是一个休闲农场,设有迷你动物园、户外水上乐园、食品店和有趣的休闲活动。

该农场目前饲养4条不同品种的蛇,其中3条饲养在农场的迷你动物园里,供公众观赏和互动,另一条较罕见的带粉纹白化玉米蛇Raihana则是农场业者的宠物蛇。
配合乙巳蛇年的到来,《中国报》特别走访这家农场,与读者分享观赏蛇乐趣。

据农场业者郑佳萤受访时指出,这条粉白化蛇玉米蛇Raihana的到来,起缘于一名顾客无法再继续饲养,便将这条仅养了三四个月的蛇交给她。
她透露, 玉米蛇一般是橙色或其他颜色,而Raihana属于白化品种。它性情温顺,行动非常迅速,从未攻击或咬过人。
“刚送来时,它只有手指般细小,性格呆萌。最初它只吃冷冻老鼠,后来改为喂食活体老鼠,现在已经养了一年多,长得壮实。”

郑佳萤非常喜爱这条白化玉米蛇,因此将它放在办公室内自己养。
“其实,我本身就喜欢蛇,但农场迷你动物园里的蛇并非从小由我饲养,对它们不熟悉,我还是会有些害怕。相比之下,这条粉白色蛇是从小开始养,比较亲近。”
她透露,养蛇的成本其实不高,除了购买蛇和笼子的初始费用外,平日的开销主要是木屑和老鼠,每个月大约只需50至60令吉。

每周喂食2只老鼠
“刚开始,我每周喂食Raihana 3只老鼠,但后来它变得过于肥胖,头小身体大,于是减少至每周两只。”
郑佳萤回忆最初接手这条白化蛇玉米蛇Raihana时,坦言有些顾虑,担心自己养得不好。
“我会担心它的健康,像照顾孩子一样,比如它超时不排便,需要将它泡在温水轻轻按摩,帮助排便,或者它没食欲且红眼睛变成粉色眼睛时,是要换皮的征兆。”
她说,这些都是养Raihana的过程中慢慢学习。

郑佳萤:专属宠物 不供游客观赏
郑佳萤说,她将Raihana当作专属的宠物,因此,没有打算放在外面供游客观赏。
“不过,有时接到学校活动的邀请时,我会带它和其他小动物一起让学生参观、抚摸。平日我也会抚摸它,或是让它缠绕在手上,带它一起出门走走。 ”

她说,最近有意为Raihana寻找配偶,她正在物色合眼缘的玉米蛇。
其农场的迷你动物园目前拥有3条蛇,分别是黄白色的球蟒、白化网纹蟒蛇以及橙褐色的玉米蛇。
郑佳萤说,这些蛇性格各异,约3岁半的球蟒和10岁的玉米蛇较为温顺,而体重达20至30公斤的白化网纹蛇较暴躁,因此当要让顾客与白蟒互动时,都会用胶带固定它的嘴巴。

迷你动物园蛇 每周五至日展示
迷你动物园里的蛇,于每个星期五至星期日都会由员工带出来展示,让顾客拍照。大部分顾客对蛇感到害怕,尤其是女性顾客,但小孩对蛇则更具好奇心。
“不过,在蛇脱皮期间,它们的皮肤会变得敏感,性情不稳定,因此不会在此时让它们与顾客互动。”

郑佳萤说,顾客通常会询问蛇的品种和所吃的食物,她希望透过此活动,向顾客传达信息,即从小饲养的蛇并没有想像中凶猛。
她指出,由于蟒蛇须要特别的展示许可证,且须要依据蛇的大小配置合适的笼子,目前她不打算增加蛇的数量。

法依斯:克服对蛇恐惧
怕蛇的农场员工法依斯(25岁)在接手照顾农场里的3条蛇后,克服了对蛇的恐惧。
法依斯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他照顾这些蛇已有一年,由于过去对蛇的认识少,害怕被蛇攻击而不敢靠近蛇,直到后来才发现其实蛇并不可怕。
他指出,由于和它们长期相处,逐渐熟悉不同蛇类的习性,并掌握何时可以接触,何时应该保持距离。
“例如,蛇饥饿的时候和天气冷的时候,尽量与它们保持距离。天气冷时,有些蛇对人类的触碰会感到不舒服,但有些会主动靠近人,借人体取暖。”

哈里:11岁开始养蛇
农场另一名员工哈里(25岁)却是个蛇迷,自11岁开始养蛇,最高纪录饲养了50条20多种类的蛇,因此对蛇的专业知识了如指掌。
哈里接受《中国报》访问时透露,他曾在马六甲公园任职,不少人住家被蛇入侵,都会寻求他的帮助。
“我饲养过黄颔蛇、眼镜王蛇、蝰蛇、球蟒等等,其中体型最大的蛇是65至70公斤,蛇龄约8岁。”

哈里认为,人们至少要对蛇有基本的认识,尤其要认识蛇的名称。若不幸被蛇咬伤,医生一般会询问蛇的种类,以便能迅速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由于如今与父母同住,空间有限加上父母怕蛇,哈里被迫将宠物蛇送到动物园、出售或送给他人饲养。
他坦言,将所有爱蛇拱手让出,令他非常心痛,不过他相信日后还有机会再饲养蛇,同时希望未来伴侣也能像他一样是爱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