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9日讯)近百年历史的古色建筑物,搭配满街红灯笼、 二十四节气书法及精彩节目表演,第二届“振林山新春逛老街”活动大成功,吸引万人参与,让原已寂静的老街再次“活过来”!
此次活动是由行动党依斯干达布蒂里国会议员刘镇东办公室于昨晚举办,活动现共设有50个柔州子民经营的摊位,分别是30个美食摊位及20个手作摊位,其中备受瞩目摊位,包括拥有60年历史的沙爹摊及运用振林山红树皮为染色原料的文创摊位。
大会还邀请在地学校及社团带来跨文化汇演,来自雪兰莪的“人人人鼓剧场”也带来精彩的多元文化乐器表演,另沙威文青龙狮团也压轴表演高桩舞狮,炒热现场气氛。

行动党依斯干达布蒂里区国会议员兼柏伶区州议员刘镇东指出,“振林山新春逛老街”不单单只是一个活动,同时也提供老街的旧建筑物一个展示的机会。
“这些从1929年开始建造的旧建筑拥有许多特色,希望借此机会吸引更多邻近的人前来欣赏,让振林山老街能够复兴(rejuvenation)。”
他说,相较去年直接在马路上办,今年他的办公室还租下其中一间店铺,改造成“角头空间”,并移除整排店屋楼上遮挡阳台的障碍物,让民众能看到罕见的阳台旧建筑。

“我们不希望这些建筑被拆除,因此重新赋予新的价值及目的至关重要,毕竟老街一带有不少老字号店家,同时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商家入驻。”
活动总策划郑凯聪透露,复兴振林山老街有望让新加坡工作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开设民宿或咖啡馆,且振林山的地理位置靠近第二通道及新山市区,相信会更具发展潜能。
出席者包括行动党士都兰区州议员曾笳恩、士姑来区州议员玛丽娜及振林山百年老街工委会顾问拿督郑修强。

“三笔一画” 了解速写
三人速写团“三笔一画”在“角头空间”设摊位,除展出三人以往的速写作品外,也展出一些参与者的作品,让民众了解即使是平凡人也能创作出非凡的速写。
“三笔一画”由刘伟权、巫锦洋及林筱恬,自2020年开始创立,目的是让现代人放慢脚步,以速写的方式观察周遭。
从事平面设计的巫锦洋(36岁)指出,团队平时会带领有兴趣的民众到户外速写,随着“角头空间”的出现,团队近期会不定期在振林山出现,以速写纪录振林山这个地方,毕竟这里的建筑与槟城及怡保的旧建筑截然不同。

“上个月带一批人了解‘角头空间’这个单位的故事,并当场示范教学速写的技巧,其中80%的参与者是没有接触过速写的素人。”
画画老师林筱恬(36岁)认为,新春活动有助于推广速写给更多人,让其他人更了解速写。

带动人流 拓商机
“振林山新春逛老街”活动为当地商家创造更多商机。

在当地经营茶餐室已40多年的当地居民卓美花(70岁)指出,新春活动确实能带动到老街人流,让更多人认识振林山老区的历史。
“平时老街人潮少,通常营业至下午4时,周末就比较多人,不过配合新春活动,她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同时准备更多食物及糕点,应付增加的客流量。”
她透露,自从店租增加后,许多业者不堪重负选择搬走或结业,老街一带的泊车位问题也影响民众前来光顾。

来自居銮的黄文友也是阿友包点摊主(47岁)曾参与去年的振林山新春活动,今年则是以摊主身分出席,特地载着满满一车的手工包子、点心和蒸笼等器具来摆摊。
他说,振林山处于边郊地区,周六的活动带来非常多人潮,老街相当热闹,想必可带动当地经济。
此外,他指出,现场也有不少异族同胞参与,体验华人新春的浓浓年味和欣赏文艺演出,展现出多元文化共融精神。

★第二届“振林山新春逛老街”活动参与摊主:

首次摆摊
◆郭芳咏(34岁,越堤族)
我是土生土长的振林山人,创业至今已3个月,这是我第一次摆摊。
因为对手工皂制作感兴趣,曾经在7年前到台湾学习相关知识。
间中断断续续也学习制作扩香石及调制香水,现在正当作副业经营。

推广养生
◆吴伟杰(30岁,市场经理)
我任职的公司是一家亚洲连锁的中医诊所。
在新加坡,台湾及中国天津提供中医诊疗、针灸、推拿等服务,预计今年4月进军马来西亚。
此次摆摊为当地民众带来DIY足浴包、花茶和十全大补汤包,推广养生之道。
后续将举行更多义诊及讲座,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理念。

★第二届“振林山新春逛老街”活动参与民众:
街坊亲切
◆李柏臣(31岁,越堤族)
平时和妻子何盈颖都在新加坡工作,趁着周六有时间带孩子过来参与。
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到老街参加新春活动,看到街坊邻居很亲切。
摊位也很多样化,只是售价都偏高,但还算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