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8日讯)槟城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总经理洪敏芝透露,柔佛古庙游神庆典、槟城大旗鼓游行及新加坡状艺大游行,联合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三项活动的共同点为“Chingay”。
她说,明天和后天将与三地代表讨论最后的申遗版本,暂定以“Chingay”为核心概念。
她补充,在槟城、新山及新加坡三地的游行均有不同形式的展现,共同点是都属于全民活动──人民的游行,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也是人民热情的象征,非常难能可贵。
“许多国家更因为战乱和纠纷都无法举办这类文化活动。”

洪敏芝今日在新山中华公会举行的《申遗之道:柔佛古庙众神出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研讨会》,如是指出。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受访时说,若一切顺利,3月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呈申遗表格,预计年底或明年会有初步结果。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将古庙游神提升至世遗的地位,将柔州独有的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地。”
他说,此次的研讨会主要聚集本地、新加坡、中国及香港7名学者代表分享申遗心得,有助推动柔佛古庙申遗的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填写表格的精准度。
他补充,尽管古庙游神的宗旨主要是传承中华文化,不过友族同胞也开始参与古庙游神,符合昌明政府提倡的亲善和谐理念。
出席者包括大马双城(吉隆坡/新山)申遗筹备委员会执行长张克润、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总司长杨克翔及司长陈美华、新山中华公会华族历史文物馆管委会主席林先强及教育委员会主席蔡承杰、新山福建会馆理事林刚荣、掌管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的行政议员黄汉伟代表王展浩、新加坡文史工作者黄子明、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罗乐然、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主任白伟权及南方大学学院全球华人学系系主任莫家浩。


古庙游神具独特内涵 价值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指出,柔佛古庙游神具备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包括展现新山华社独特治理模式──五帮共和精神、本土原创神明,以及获得柔佛王室代表出席,象征王室对文化活动的支持与认可。
他说,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备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完全有资格单独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说,信仰很难进行申世遗,但却能以民间信俗的名义申世遗。
林家豪是于周二的研讨会下半场“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非遗空间: 建筑、信仰与身份认同”为主题,做出上述分享。
来自新加坡的赖启健分享“新加坡的联合庙:历史与建筑形式”,主要分析庙宇建筑的平面结构。
他说,自从1970年代开始,新加坡启动总体土地规划,乡村居民大规模搬迁到公共住宅区的组屋后,华人寺庙和宗祠没有同时处置,最终允许几间寺庙共租一片土地建庙,称为“联合庙”。
“从1974年至2012年,新加坡共建设64座联合庙。”
来自中国厦门的研究生则分享马六甲送王船从华族信俗到国家文化,再到跨国遗产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