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讯)勇赴战地万里驰援,投身人道主义的新加坡夫妇筹钱在乌克兰建500多间新房、翻新6家医院,成立80多个难民援助中心等等,甚至还目睹饥饿的孩童吃书充饥,在解决他们的温饱后也建学校让他们能好好学习。
上个月24日是俄乌战争爆发3周年,超过600万乌克兰人都已逃离满目疮痍的家乡,两名新加坡人则选择深入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目前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驻点的40岁商人林宝燕接受《新明日报》访问。她和丈夫陈镇升(40岁,建筑设计师)是建筑公司“创设计”(Genesis Architects)的创始人,他们从十多年前起就在世界各地开展人道主义项目。

由于战争爆发初期曾有在德国难民营照料乌克兰难民的经历,林宝燕和丈夫毅然决定深入战地,帮助那些无法出逃,在他们看来“最破碎”的居民。
林宝燕说:“当我看到有能力的都离开了,只剩老弱病残时,这促使我们决定到乌克兰。”
2人靠积蓄和多年来累积的人脉和捐款,3年前落地乌克兰开始兴建房屋,并翻新老旧的医院,为他们提供医疗设备,应对高峰期每天被送来的几百名受伤军人。为了解前线医院的需求,2人大部分时间与伤员一同住在医院,迄今为6间医院安装隔离门、提供发电机等设施。
此外,从硝烟弥漫的乌东部逃到西部的难民中,不乏还在学龄期的孩童。林宝燕忆述,她曾在前线看到藏身防空壕的孩子们,不但没学上还因饥饿而吃书本,让她倍感心痛,决定建学校为他们的教育出一份力。

2人已获乌克兰永久居留证
林宝燕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亚娜(Yana),意即上帝的恩典。
林宝燕和丈夫将两处闲置的建筑改造为学校,半年前投入运作,能容纳400名5到12岁的学生。当中有许多是父母双亡或失去父亲的,因此学校每天都为他们提供创伤疗愈课程。
如今3年过去,2人仍在前线,让饥寒交迫的乌克兰人民感受到来自遥远岛国的关爱。2人已因其人道主义贡献获颁乌克兰永久居留证,林宝燕也被当地人称为亚娜。
夫妻承受不同程度创伤
因长期身处战地,夫妻俩在精神和身体上承受不同程度的创伤。林宝燕坦言,一听到较大的声音会让她恐惧。她一度因为高度紧张心跳过快,导致眼睛里的毛细血管破裂,目前视力仍在恢复中。
睡觉时脑海中不断闪现的哀伤面孔和尖锐的声音也是家常便饭,但是林宝燕说,这些代价和那些遭受战争的人相比,不值一提。
2人在离开新加坡赴乌前都立好遗嘱做足准备。林宝燕说,能帮多一个是一个,虽然很难也很危险,但是算下来已经帮了几万人,让她和丈夫备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