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吴菊君、白宁馨、林德胜、刘彦运
摄影:张来星、白宁馨、林德胜
(新山8日讯)政府宣布暂时豁免年收入或销售额50万令吉以下的商家落实电子发票,本地不少小型商家庆幸还未购买电子发票系统及付费学习了解运作,否则又浪费钱。
也有小型商家早已购买电子发票系统及付费学习了解运作。
然而,多数小型商家对于获暂豁免都表示松了一口气,因为做生不如做熟。
政府曾在今年2月宣布年销售额15万令吉至50万令吉中小企业的电子发票措施,展延至明年1月1日。

唯内陆税收局前日宣布,年收入或销售额50万令吉以下商家,暂豁免落实电子发票。此外,年收入或销售额100万至500万令吉商家,展延至明年1月1日才落实。而年收入或销售额100万令吉以下的商家,则展延至明年7月1日落实。
《中国报》记者昨日走访本地巴刹和商业区商家,商家们对此表示欢迎,但记者也发现大部分商家都还未购买电子发票系统,只有少数商家已准备实行或已经落实。

新山区实达英达花园巴刹水果摊负责人陈先生(31岁)受访时说,他已在一个月前耗费7000令吉购买电子发票系统,正在学习如何运作。
他获暂时豁免,让他有更多时间学会操作电子发票系统。
“我认为电子发票政策迟早都要落实,我不会荒置这个系统,会熟悉其操作。”

此外,杂货店业者郑如杰(51岁)说,他还未购买电子发票系统。
“政府政策往往都会朝夕令改,我担心购买系统后或可能被取消,又或者临时要改用其他系统,未免造成损失,我打算最后一分钟才买系统和学习如何操作。”
他指出,他们在巴刹经营杂货生意近20年,也是两夫妻经营,购买系统和操作对他们来说确实感到吃力。

小生意难扛行政负担
本已做最坏打算结业
本地巴刹菜贩陈福盛听到获豁免实施电子发票后,心情顿时轻松不少,直言最好是以后都不用实行,因为巴刹的生意量本就不大,实在难以负担额外的行政负担。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坦言,当初听闻政府要实行电子发票时,心中感到彷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如果真的做不下去,最坏的打算就是结业。”

另外,本地面摊小贩张淦棚指出,他到现在也没真正去了解电子发票的运作。
“有些朋友有去上课,我只是大概问问他们情况。”
他认为,获暂时豁免是好事,不然还要花钱买系统,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压力。
他指出,本地许多年纪较大的商家原本就没有接班人,当年政府实行消费税时,有些人就选择结业了。

建议落实门槛提高至100万
居銮区一些杂货商建议政府将落实电子发票的门槛,提高至100万令吉。
杂货商吴女士(29岁)受访时说,她本来很担心要怎样学习用电子发票系统、买电脑,还有请人帮忙开发票,现在豁免暂时实施,等于有时间慢慢适应。
她认为,迟早还是会实施,希望政府未来能提供更多华语或马来语的培训课程教导。

杂货商吴先生则说,若把电子发票的门槛提高至100万令吉更理想。
“我不是不支持政府数码化政策,只是小商家的基础还没那么好,一次过全部上线会很吃力。”
“如果强制杂货商实施电子发票,我们不仅需添购电脑、学习新系统,甚至得聘请专人处理文书,对小本经营者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也可能引发连锁效应,进一步推高物价。”

部分小商家打算结业
本地有些小型商家早已打算索性结业,并未做好迎接落实电子发票政策的准备。
实达英达花园神料店业者张女士(60岁)受访时说,两夫妻只是经营小本生意,目前两人都半退休状态,且不会使用电脑。
她说,即使要学习对两人来说也很吃力,既然如此倒不如索性结束营业。

她坦言,神料店物品种类太多,若要重新分类管理,是大工程。
另外,新山淡杯杂货商公会会长黄荣河受访时说,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推行消费税时代,已造成该会10家杂货店会员索性结业,若推行电子发票,恐再掀起另一波结业潮。
他透露,他一个批发粿条的顾客,告知若政府执意落实电子发票政策,索性结业。
他坦言,无论是消费税还是电子发票政策,对年长业者来说是一大挑战,加速淘汰传统行业。

各行各业 皆大欢喜
本地各行各业业者皆大欢喜。
柔佛汽车修理厂商公会主席邱忠信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电子发票对该会属下的会员来说,确实是头大的问题,如今政府宣布暂时豁免,肯定是好事。
“本会原本将在近期举办电子发票讲解会,如今既然已经展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柔佛州家电商公会会长颜清水受访时说,实施电子发票,是个很大负担,为了安装这个系统,该公司耗资10万令吉。
“经济低迷的时候,政府应该要体恤商家及民众。 ”

古来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陈文达受访时披露,他有好几个商家朋友,之前就是因为电子发票,宁愿将公司关闭,改为个人公司经营。
“之前的消费税系统安装了,后来又说不要,现在又来一个电子发票系统,政府是在折腾商家,劳民伤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