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吴菊君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及取自面子书)
(新山10日讯)具有88年历史的新加坡云仙宫,与本地香火鼎盛的柔佛新山三善宫有着不解之缘,追溯历史,新加坡云仙宫是柔佛新山三善宫的祖庙。
位于新山耶耶亚哇路的三善宫,每年农历九月的九皇大帝宝诞庆典迎来四面八方的善信一起庆祝神诞,是本地重要的宗教庆典之一。

新加坡云仙宫发起人的第四代后人,也是新任主席陈靖量(33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祖师太婆于1937年创立云仙宫和供奉九皇大帝,也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前,因此至今有88年历史。
他说,太婆当时陆续在马来西亚陆续创立槟城丹绒武雅大山宫和新山三善宫分庙,九皇大帝也迁至三善宫供奉,一军统三国。

“当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本是一家,并没有所谓的是从新加坡传承至新山之说,而新加坡云仙宫是新山三善宫的祖庙。”
他透露,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后,庙宇也根据国情和法律成立当地的理事成员来管理庙宇。
他说,之后婆婆接手管理,并且担任新山三善宫的主持有30年,自婆婆往生后则委任大伯为新山三善宫的宫主。

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地理》摄影师光里利亚(Guariglia)和《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克里其(John Krich)于十多年前出版一本《Johor:Asia Latitude One》(《柔佛:亚洲纬度一号》)书籍,这本书实际上是由柔佛王室委托制作,旨在作为一本呈现柔佛州魅力的视觉文化代表作。
陈靖量感到光荣地说,婆婆也有幸接受这本书籍的外媒采访,也获得陛下赠送的感谢卡。

新届理事成员 逾半90后
新加坡云仙宫理事会于今年6月初举行第卅八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其中超过一半的成员都是90后的年轻人,相信是新加坡最年轻的庙宇理事会。
陈靖量说,在新出炉的19名理事当中,有超过一半是年龄介于26岁至36岁的青年。

他坦言,新加坡的华人庙宇组织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若不招收年轻一代加入,传统庙宇文化恐要失传。
但他强调,理事成员还是涵盖老中青,年轻理事也需要资深的领导人提供意见和指导。
他坦言,新一代或许受到环境和教育文化的影响,对于参加宗教团体活动兴趣缺缺,因此该庙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通过举办年轻化的活动例如慈善活动和加强社交媒体的宣传,来吸引年轻人加入。

拟推宠物祈福活动
陈靖量认为,由于新时代进入少子化,宠物反而成人们的心灵寄托,庙方打算在这个农历七月,推出宠物祈福活动。
他说,参与者不只是可为宠物祈福,也能为自己祈福,庙宇组织也必须与时并进,除了继续发扬传承传统文化,也必须根据时代的演变或需求作出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