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吴菊君、黄慧君
摄影:张来星
(新山14日讯)本地许多美业业者早前才为即将落实的电子发票系统忙得焦头烂额,但政府之后突然展延落实,现在又宣布仓促扩大销售及服务税(SST)征收范围,感到手足无措。
受访的本地美业业者埋怨,政府政策往往仓促又朝令夕改,没有给予业者缓冲期,简直无所适从。
随着政府宣布对年销售达50万令吉或以上的各类美容服务业者征收8%服务税,业者担忧会削弱消费者消费力,打击生意额。

马来西亚ACPF美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嘉橞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自政府宣布这项消息,许多美业业者已聊系公会,希望公会站出来发声。
她透露,业者前几个星期才在筹备电子发票,虽政策暂获延迟,可稍微松一口气,但政府宣布对符合资格的美业业者征收8%服务税。
她说,一旦上述税质落实,连带许多相关领域包括美发产品、用具,甚至租金等也会跟着涨价。

她坦言,这笔额外成本消费者承担,会影响生意额,加上租金也又会被额外征收销售税,一年下来是一笔客观数目。
“美业是非必需品行业,消费者在预算有限下,会考虑是否除了剪发外或再做其他护理以及美甲,消费者或会舍掉这些额外消费。”
“美发产品价格一年已涨几次,一旦顾客减少消费,员工收入变少,恐怕就出现离职潮或转行。”
对于消费能力较高的新加坡游客而言,她说,游客也会精明消费,若收费变得和新加坡差不多一样,就不会特地来本地美发。
她认为,年销售额50万令吉的门槛设得太低,基本上,凡开店经营者都受影响。

“成本提高 忧市场吃不消” 题
马来西亚ACPF联合会主席黄嘉丽指出,美业业者的成本都在提高,业者担心市场上吃不消这个高收费。
她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政府才要落实电子发票,现在又要扩大销售及服务税(SST)征收范围,这项政策对美业造成很大冲击。
政府早前强调将在不影响基本必需品的前提下,从7月1日起,有条件地扩大特定商品与服务的销售及服务税的税率及征收范围。
其中,新纳入征税项目的包括年销售额达50万令吉或以上的各类美容服务,包括脸部护理、美甲、头发修护、去除文身、化妆与美妆、瘦身纤体,以及采用草药、牛奶和鲜花的温泉浴等。

预测本地市场淡静数月
在新山高雅花园经营发廊的业者陈钦全预测,政府仓促落实扩大销售及服务税征收范围,将造成本地经济市场变淡静数月之久。
陈钦全也是柔南美发公会前会长。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相信本地大多数美发业者无力自行吸纳服务税,会把这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届时,本地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消费,尤其美发等的额外开销。”
他认为,政府或许很快从市场上获取人民的税务,但后果是无法刺激人民消费,希望政府慎重考虑,建议将门槛提高一年100万令吉等。
对于是否会影响新加坡游客或越堤族的消费欲望,他说,新加坡游客多集中在市区,鲜少会到其他外围消费,至于越堤族也会谨慎消费。

料不影响三文鱼销量
国人爱吃进口三文鱼,尽管进口三文鱼被征收5%销售税,但预料不会冲击销量。
新山茂奥斯汀花园GM海鲜批发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辜俊松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从挪威进口的三文鱼和鳕鱼,是消费者公认品质良好的鱼类。
他透露,为了测试市场反应,他尝试征收销售及服务税后的价格售卖,发现消费者依旧会照买。

他透露,自己每周从挪威进口十几箱的三文鱼,每月都有固定销量,至于帝王螃和澳洲龙虾一般为餐馆预订,普通家庭则不会特别订购。
“只要我们一开播,顾客就会一直询问欲购买三文鱼。”
除了扩大服务税范围,政府对非必需品征收5%销售税的产品,就有帝王蟹、三文鱼和鳕鱼、松露菇、进口草莓、精油、丝绸与工业机械等。

苏有新:屋价续攀高 再引发通胀
本地房产将继续攀高,引发另一轮通货膨胀。
柔佛华人建筑商公会署理会长苏有新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认为,政府扩大销售及服务税征收范围存在灰色地带,还需时间厘清。
而他认为,政府规定凡为基础设施、商业或工业建筑提供建筑工程服务的业者,若年销售额达150万令吉或以上将征收6%服务税,对于建筑业者而言门槛过低。
“这预料会一层层转嫁给消费者,不管是屋价还是其他物价,都会水涨船高。”
他说,在新税务制下,建筑业者会更要严格计算成本,因供应商已没有和绑定价格,采取自由浮动和先付款才能陆续发货,因此要充足的资本。
业者:进口水果贵来贵卖
进口水果被征收5%销售税,也有售卖水果的本地神料店业者坦言,到时会贵来贵卖。
本地一名不愿具名的本地业者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批发商没有发布涨价通告,但若批发商调高价格,他会贵来贵卖。
“一些善信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以苹果和橙供奉神明,若这些进口水果涨价,我相信顾客会减少水果的数量,甚至用其他供品取代。我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
政府强调,本地生产的水果将不会被征收5%销售税,只有进口水果才会被征收5%销售税。

新加坡游客:仍物有所值
新加坡游客认为,由于新元兑换令吉汇率有相当大的距离,即使在新山享受理发或按摩服务要缴付8%服务税,还是认为物有所值。
新加坡游客周茹香(68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她几乎每星期会和姐妹或好友一起来新山购买日常用品。
“只要马来西亚市场上的日常用品没有被征收销售及服务税,我们依旧会每星期搭乘巴士来购买日常用品或者来享受按摩。”
而她认为,新加坡市场所售卖的进口水果,比新山市场则要便宜和鲜美,大部分新加坡人都不会在新山购买进口水果。

此外,其妹妹周仪香(66岁)说,她上周在新山配新眼镜,这星期是来取眼镜。
她说,她非常喜欢在新山消费,尤其喜欢按摩,即使不久后要额外缴付8%服务税,这也不是问题,因为兑换成新元下,并没有增加多少。

加剧美容服务业两极化
Nices Beauty Group创办人何芸芸指出,政府对年销售达50万令吉或以上的各类美容服务业者征收8%服务税,会加剧本地同行竞争,一些未注册或选择“低透明度”营运的同行可能维持原价,这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对守法业者更为不利。
她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一旦政府征收销售及服务税,收费会调涨,未来一些顾客会视美容护理为“非必需”消费。
“这会加剧了同行竞争,一些未注册或选择‘低透明度’营运的同行可能维持低价,这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她也指出,税制可能加剧行业两极化,大型业者转型高端连锁,小型业者恐面临倒闭,人力配置也将受影响。
她直言,为了迎合政府政策,多数同业提升了电子发票系统,新一波则被征收销售及服务税,增加行政负担,对小商家尤具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