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加末20日讯)昔加末县拉美士市区变得冷冷清清六七年后,终于重现人潮,恢复昔日热闹景象。
自从高架天桥工程动工,约六七年前,有关当局对拉美士市区道路进行改道,导致从丁能路下半段驶来的驾驶人士,不能直接驶往丁能路上半段,并且右转往依布拉欣路后再前往马莫路和永平路。
驾驶人士必须取道大红花路后,再往丁能路上半段,导致丁能路上半段、马莫路和永平路的商家饱受打击,生意额下滑。

当地商家于去年8月透过马华彼咯区州议员陈宗向有关当局提出诉求,恢复上半段道路为双向车道,以及从丁能路下半段驶来的交通工具能在丁能路与依布拉欣路的十字路口右转。
如今有关当局终于回应商家的诉求。
上周五(13日)晚上,承包商YTL公司在路面重新画线,让巴刹路及丁能路上半段恢复双向通车,使交通更顺畅。
拉美士市区终于重现人潮,重拾昔日热闹的景象。
拉美士市区大部分商家和民众对此赞许,原本冷清清的市区恢复了活力。

徐锦豪:需时间适应
拉美士市区相馆业者徐锦豪(42岁)指出,过去有关当局实施单向道约六七年间,大家已经习惯原有路线,如今恢复双向通车,仍需一段时间来适应。
他指出,对他而言,单向道或双向道影响不大,因为相馆在当地不多,有需求的人仍会前来。
“最大的差别在于民众的习惯,因为有些长者骑摩哆未必留意到交通改变。”
他说,当初有关当局改成单向道时,民众必须绕到大红花路才能前往这里,而且外地人也不熟悉路线,尤其在重要节日时交通混乱,如今恢复双向道后,确实方便许多。

刘维骏:要求通知改双向道
马华拉美士县议员党鞭刘维骏于周四召开记者会指出,由于拉美士市区不少商家反映通往马莫路和永平路一代的商业区必须绕道约一公里,对生意造成影响,因此拉美士县议会于5月份会议中讨论后,决定恢复2018年前的道路措施。
他说,当时会议中并没提到具体实施日期,唯上周五晚上,承包商YTL公司在路面重新画线,隔天早上便有民众在社交媒体互相提醒重改为双向道。
“当局并没有提前发出通知,我立刻要求当局正式发布通告,并设立足够告示牌,因为仍有民众不知情,仍习惯靠右行驶,交通较为混乱。”

刘维骏也接获商家及民众建议,在巴刹路增设泊车位和转弯处划上减速带,加强交通安全。
他呼吁民众小心驾驶,此次改道将进行3个月观察期,若期间面对问题,民众可向拉美士县议会或马华县议员反映或提出建议。

阿马蓝:建议转弯处设减速带
位于拉美士市区巴刹路的杂货店业者阿马蓝(45岁)建议有关当局,在巴刹路的转弯处设置减速带,避免驾驶人士因不知情而高速行驶,引发意外。
他指出,店前恢复双向通车后,来往车辆明显增加。
“由于过去有关当局实行单向道时,从大红花路驶入巴刹路的驾驶人士已习惯靠右行驶,现在改回双向道后容易引发碰撞,所幸近四五天没发生意外。”
“有关当局在事前并未发出通知,我周一早上来店里才发现路段已恢复双向道,很多顾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感到不满。”
阿马蓝曾向两名州议员及公共工程局反映相关问题,但获当局回应指该改道措施是各造同意后的决定,目前也正进行3个月试跑期。他希望透过建议,提升道路安全。

吴达勇:短短数天生意量回升
拉美士市区茶室业者吴达勇(53岁)指出,在丁能路上半段恢复双向道的短短数天内,明显感受到生意量回升。
他认为,恢复双向道后,无论对商家或民众都有好处,也带来方便。
“不过,由于恢复双向道改才几天,有些驾驶人士的车速极快,尤其是十字路口的交通繁忙。我希望有关当局可以在十字路口设交通圈,或在一些路段设路拱,降低来往车辆车速。”

杂货店业者沉发才(66岁)说,原本死气沉沉的市区街道恢复了活力,不过还有顾客还不知道当地恢复了双向道。
“朋友不知道可以直路行驶到我的店,依旧绕道大红花路过来。”
他相信改道后对增加商业区的人潮有帮助,也很开心早前商家们联署诉求获得拉美士县议会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