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市场脉搏

机器人

MY ROBOT

第11届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东盟大赛

IYRC ASEAN 2025

青少年科技赛事

文 文 文

第11届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东盟大赛(IYRC ASEAN 2025)热烈登场 800东盟青少年一决高下

来自6个东盟国家的逾800名青少年创新者,于6月13日起一连3天,齐聚柔佛依斯干达教育城,参加)。该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教育的兴趣,并展示前瞻且具实用价值的创意思维。

来自6个东盟国家的逾800名青少年创新者参加比赛,场面热闹。

国际青少年东盟大赛由国际青年联盟(IYRA)主办,MY-ROBOT私人有限公司与DOTS私人有限公司联办,是全球享有盛誉的之一。

大会以“绿色能源”为主题,邀请参赛者开发具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应对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与环境永续性等当前全球关注的议题。

主办单位希望透过竞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的兴趣。

本届赛事由依斯干达布蒂里市长阿末纳西尔代表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主持开幕,他在致词中强调,这次活动不仅为了培养年轻人的技术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批判性的思维和全球视野等价值观。

他说,本次大赛汇聚了来自大马和东盟各地的800多名参赛者,他们对技术、解决问题和创新有着共同的热情。

“你们是下一代的发明家、工程师和领导者。”

他说,技术不再仅仅关乎未来,而是关乎当下。

“我们今天所见证的,正是东盟下一代的创新力、竞争力以及引领第4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决心。”

他感谢老师、导师和家长们支持这些年轻人才,鼓励他们敢于梦想。

“让我们继续培育这样的平台,通过教育、创新和跨境合作,增强青年的力量。”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选手目光紧紧锁定在电脑萤幕与机器人操作板上。

活动筹委会主席欧丽燕指出,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探索之旅,融合教育、创新、乐趣、冒险与文化交流,为东盟青少年带来一段充满启发性的学习经历。

她说,参赛者年龄介于5岁至17岁,共分为17个组别。

“用程式语言编写已是一个趋势,如果不开始,我国就会落后。”

她说,大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只是要再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其中,带动该领域的发展。

“与其让学生玩电脑游戏,不如给他们一台电脑学习编程,更加有意义。”

她说,政府应该要增加更多的拨款,并从学校,尤其是乡区开始教育,成效更佳。

评审们为参赛作品打分。

MY-ROBOT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连锁机构创办人及本赛事筹委会主席陈联文指出,STEM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东南亚正处于数位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国政府纷纷投入资源强化数位与科技技能,为教育发展带来崭新契机。

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操作机器人。

他也透露,赛事将结合区域教师交流、师资培训、课程合作与夏令营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模式创新,期望逐步建立一个具东盟特色的STEM教育生态圈。

“IYRC搭建一个无国界的平台,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侪交流创意与知识。”

出席者包括巫统依斯干达公主城州议员班达阿末。

■热爱成就才能 享受比赛过程

学生们遥控无人机,积极投入比赛。

来自振林山MY-ROBOT Setia Ecogarden学院的江俊贤(16岁)指出,他是第二次参加比赛,这次以风力发电机作为参赛作品。

江俊贤以风力发电机参赛。

他说,这个作品可以置放在高速公路,借助车子行驶时掀起的风来发电,以供电给高速公路的路灯。

“由于电力系统都在地底,一旦要维修就非常困难,这个风力发电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维修起来也很简单。”

丁昌溢(右起)、林继安及萧施恩一起参赛,从中增加对机器人的知识。

来自霹雳MY-ROBOT学院的丁昌溢(16岁)指出,自己是第二次参加比赛,这回和队友林继安及萧施恩一起组团出征3个项目。他从小就喜欢,因此在机器学院兴趣班学习程式语言。

林继安(14岁)也是第二次参赛。他在11岁时开始对感到兴趣,并希望能够从比赛中更加了解的编程。

萧施恩(13岁)已经参赛至少4次。她说,老师先写好一个程式语言,让她们从中改造成自己的,而要写出好的程式语言,过程非常考验脑力。

“一开始学时虽然觉得很难,但经过一个阶段后,就发现编程可以很好玩,因为自己可以写出不一样的。”

林刚权喜欢积木模型,所以这次以积木模型机器人参赛。

来自柏伶花园机器学院的林刚权(8岁)是第三次参加比赛,他曾经在比赛中获奖。

“我喜欢积木模型,所以这次以积木模型参加比赛,并从比赛中感受乐趣。”

高兴
高兴
惊喜
惊喜
超赞
超赞
大爱
大爱
推荐
推荐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