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刘福来
(麻坡12日讯)腥味重,叫人难以下咽的螺肉,却是渔民用来钓大鱼的“最佳”鱼饵。
这个在人们口中的“重口味”,但来到渔民手中,却是一种上等的原生态鱼饵,其腥味不仅能够渗透水中,引来大量肉食性和杂食性的鱼群捕食,还是如大体型鱼类如鲶鱼、草鱼、鲫鱼和魔鬼鱼的“美味佳肴”。
28岁的巫裔渔民哈菲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虽然钓鱼不一定要使用螺肉,也可以使用小虾、蚯蚓、红虫、地蚕、蟋蟀、动物的内脏作饵。
“但是用螺肉钓鱼,必定可以钓到大鱼,它尤其是鲶鱼的最爱,渔民每次作业,渔获几乎都‘爆’不停,上勾的渔获每只都有5公斤或以上。”
主要想钓鲶鱼
他说,渔民用来当鱼饵的螺,一般生长在沼泽和红树林的根部,必须在退潮后深入捉捕,或是从供应商处获取,每公斤约6令吉。
他透露,渔民会用榔头打碎螺的壳,取出几率很高,渔民一般多采用底钓,即使挂饵的鱼勾,沉放在水底,因为浮钓时易招来众多小鱼捣乱,一般上渔民的目标主要是鲶鱼。 ”
他说,鲶鱼(sembilang)刺少肉嫩,肉质鲜美细致,营养丰富,每公斤售价介于25令吉,能为渔民带来丰厚利润。
他说,渔民一般会在傍晚6时退潮之后作业,并将钓勾放到水底下,每条主线约有300个钓勾,大约3、4个小时后才收线,并在凌晨将渔获卖给巴刹鱼商。
他指出,自他父亲开始就有人采用螺肉钓鱼,这个方法也延用到今天,且每次都可以钓到大鱼。
(本报刘福来摄)
鲶鱼毒刺伤人剧痛
鲶鱼身上尖锐的毒刺,被刺伤十分疼痛。
哈菲指出,鲶鱼体表光滑没有鳞片,表面看似柔软“无害”,却长有隐藏在背鳍与两侧胸鳍的尖刺。
他说,鲶鱼的尖刺容易让人在毫无防备下遭到刺伤,尤其在宰鱼、钓鱼或游泳时接触,或者不小心踩到鲶鱼都有可能被刺伤。
他指出,虽然鲶鱼尖刺的毒性不强,致死几率不高,但被鲶鱼刺伤的人,刺伤部位会剧烈疼痛、患部红肿、麻痹、头晕、恶心、休克等,皆伤口还会不断的闪痛,感觉非常难受。
他说,严重的甚至必须到医院吊点滴治疗,在他多年捕渔工作中,就曾两次经历过这样的体验。
“所以,鲶鱼上勾后,最好是将其毒刺剪掉,否则会存在一定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