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会

新山市區

流浪漢

文 文 文

【今日柔佛頭條】無系統佈施 流浪漢越捐越懶 有愛心 莫氾濫

克切拉香積廚的義工每週三或六,會在新山蘇丹依斯干達大廈附近,為貧苦人士及流浪漢義珍。

新山市區各角落充斥流浪漢,影響市容。

報導:吳菊君
攝影:李再輝(部分圖受訪者提供)

(新山1日訊)民眾的愛心,讓人擔憂使充斥更多

本地慈善及宗教組織或善心人士,發動派送食物、乾糧等給弱勢群體或活動,令人擔憂會造成更多流浪街頭。

但一些組織負責人認為,若以系統性制度身分審核,讓這份善心傳送到有需要人士,是不會造成依賴型,反有助減少社會問題。

柔州婦女及家庭發展委員會主席艾西雅日前指出,新山區充斥乞丐和,這很大程度上與柔州人民的“愛心”慷慨捐獻有關。


據《中國報》了解,本地一些慈善組織或熱心人士,通過社交媒體發動捐贈運動,但由于沒有策劃與協調,導致食物過多,反讓趨之若鶩,流連在市區等待施捨。

受訪的組織負責人認為,像這種零散、不定期地發動捐助街頭活動,或多或少可捐助一些人士,但沒協調的話,無法達到很好效果。

他們認同,有策劃性及系統性地進行活動,才能給予更有需要者援助。

其中,在推行捐獻食物給弱勢群體活動已經6年的克切拉香積廚(Kechara Soup Kitchen)項目總監兼新山負責人謝國良受訪指出,該組織每逢星期三及星期六,在新山城市中心和新山蘇丹依斯干達大廈附近,分派食物乾糧給低收入群體、失業、或精神有問題及獨居老人。

他說,該組織會向受惠者登記,掌握受惠者的基本資料,再系統性地分配乾糧。

他強調,他們捐獻很基本的食物,一周只有一或兩天,並不會造成依賴型,而一些甚至不願接受援助。

林必文:審核受惠者身分。

林必文:免養成惰性

沒有計劃性的捐贈及審核受惠者身分,反而造成浪費,或使人產生惰性,變成好心做壞事。

嗎哂德教會紫慈閣及嗎哂玄天上帝古廟“愛心便當”計劃負責人林必文受訪指出,“愛心便當”計劃已推行了3年,目前有20至30戶家庭受惠,他們每個星期日準備超過100份午餐便當,送給住在嗎哂及避蘭東區的華裔及印裔貧寒家庭。

他說,該計劃有設立一個審核團隊,通過家訪審核每份申請,確保受惠者是需要獲得幫助的人士。

“這些受惠者一般都有工作,但收入較低,家中多數有成員患上疾病或是來自弱智家庭。希望通過每個星期贈送午餐便當,減輕他們生活壓力。

他認為,若捐獻活動沒有進行妥善的協調,將造成所贈送的食物和物品過剩,造成浪費。

義工主動出擊,尋找行動不便,露宿街頭的流浪漢或貧苦人士,派送食物給他們。

義工團隊會審核身分,以及確認受惠者面對的問題。
林順揚:沒有面對物資供應過剩的情況。

林順揚:審核申請者背景

馬來西亞基督教青年協會柔州分會主席兼柔州448福愛食物銀行主席林順揚說,總會于兩年前與巴生福愛之家合作進行“食物銀行”計劃,捐助對象主要是突然遭遇事故,導致生活頓時陷困的人士。
 
他說,該分會在本地的服務地區包括士姑來、古來沙令、新山百萬鎮、等,目前40至80戶家庭受惠。
 
“受惠群通常是有穩定工作,但遭遇另一半患有疾病,或者另一半過世,這包括部分馬勞家庭,導致經濟頓時陷困,或者獨居老人。”
 
“我們會審核申請者的身分背景,每個月會捐贈米袋等乾糧,為期半年。”
 
林順揚認為,本地人並沒有愛心氾濫的問題,因為該會並沒面對供應過多情況,每個月的乾糧物資都派空。

在新山柔佛再也花園,每逢夜市時出現不少乞討者,不少民眾也會掏錢捐獻。
克切拉香積廚每次準備150份食物給流浪漢或獨居老人等。


 
姚文春:頻密取締乞丐減

除了問題,乞丐問題也是社會已久的問題,隨著移民局頻密展開取締行動,外籍乞丐不敢公然乞討。
 
馬來西亞販商同業總會總會長兼柔南流動小商公會會長姚文春受訪坦言,近期在早市或夜市行乞的乞丐,有減少的趨勢。
 
他說,該會在接獲會員投訴后,致函社會福利局反映,相信在當局的取締下,鮮少看到乞丐的縱跡。
 
他指出,這些在街頭行乞者,當中不乏為外國籍乞丐。他相信隨著移民局近期展開逮捕非法外勞行動,這些外籍乞丐不敢招搖在街頭上乞討。
 
他認為,國人都富有愛心及同情心,當看到這些殘缺人士時,難免會心生憐憫而捐獻,導致乞丐問題一直存在。

⬇ ⬇相關新聞 ⬇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新山市區

流浪漢

相关文章

希望到馬六甲或吉隆坡 中國老翁流浪到麻坡

與男友吵架露宿泊車場 女子遭流浪漢亮刀劫財

鍾少雲拉票巧遇 召救護車救流浪漢

擔心流浪漢挨凍 好心人低調送暖

嚴厲執法奏效 新山“泊車蟲”減近70%

【今日柔佛頭條】士都蘭海邊做到了 新山市區要打造零垃圾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