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鑾中華公會轄下居鑾中華義山★
【第五篇】報導/攝影:鄧珮珍
耗時近10年,先后投下約百萬令吉,居鑾中華公會改變了位于居鑾峇株路2個中華義山的面貌,在道路、綠化及風水規劃上,都有很大改善。
居鑾中華義山是居鑾最大的義山,在峇株路路邊的中華義山(俗稱舊義山)建于1952年,已有66年歷史。
牌坊上的對聯,是上世紀本地書法家已故葉大白所寫:“任何天下英豪到頭來只爭尺土,同是神州華胄歸根兒又共一家”,頗有深意。
在同一路段上,沿著柔佛州嘉應義山旁道路進入的中華義山(稱新義山)則是七六十年代再購地建設,2個義山的總面積達130畝。
改變最大的是舊義山,雖然中華義山的牌坊保留在原位,但是只是地標,旁邊開闢了寬闊的道路,以應付清明節大增的車輛。
此外,公會每年都耗費至少6萬令吉,清理義山雜草、雜樹和美化工作,如種樹遮蔭,讓義山顯得整齊和明亮。
居鑾中華公會會長拿督劉文豐和總務黃玉雄受訪時坦言,傳統義山在管理上面對著問題,目前土葬的人日益減少,收入就少了,但是維持費卻不能少。
黃玉雄說,10年來陸續展開美化工作,包括重修伯公亭、建公塚、擴建道路等,為了應付需求,亦陸續購入土地,擴大義山面積。
他說,由于義山歷史悠久,要統一規劃並不容易,但是這些年盡可能展開計劃,包括規定墓地的尺寸和高度,同時確保不可以占用馬路等。
“有了規定后,義山顯得更整齊,道路面積獲保留,使得交通管理上更方便,義山至少不再是雜亂無章,雜草叢生。”
鄉團領導拜祭先人總墳
中華義山內有多座各籍貫鄉團的先人總墳,鄉團領導每年都在春秋二祭時,到總墳拜祭,緬懷先人。
該處有柔佛州高州公會總墳、柔佛州瀧江公會總墳、居鑾廣西會館總墳、居鑾海南會館總墳、居鑾大埔同鄉會總墳,而柔佛州惠州會館的惠州義山墓地亦在該處。
各個總墳在經過修建和重建后,面貌都有不同,而且都書上對聯,點出各自籍貫的文化。
中華公會在私營化毛申律一英里半的義山時,把518個無立墓碑和無人祭拜的先靈骨駭掘出,2011年完成中華公會公塚的建設后,把先靈重遷安葬到公塚,以示慎終追遠。
公塚對聯是本地文藝工作者孫福盛所提“中流匯綠水英靈同在忠骨相伴,華嶺喚青山魂兮歸來芳草為鄰”。
私營化打造 現代化義山
公會的大膽嘗試就是把幾近荒蕪的毛申律一英里半老義山私營化,成為現代化墓園。
該義山是于二十世紀時建設,原有37畝,后被人申請了土地,剩下17畝。
劉文豐指出,接任會長后,經過多年觀察,發現義山的680多個墳地,只有十來個是有后人拜祭。
“義山內長滿草,又有人非法在內種植農作物、建房屋,加上該處是保留地,也擔心若任其荒蕪,政府會征用,因此便著手進行整頓。”
該會在2008年清理義山,過后以私營化方式,交給私人公司闢為現代化墓園,設有殯儀館和骨灰殿,這是居鑾第一個私人墓園。
他說,這是環境所迫,若不主動發展土地,可能會節外生枝,畢竟那裡是靠近市區的黃金地段。
傳統義山需轉型
目前2個中華義山已使用了70%左右的土地,不過隨著華人對殯葬觀念有改變,逐步棄土葬而選擇火葬,傳統義山亦必須轉型。
劉文豐說,二十多年前,10人有8人選擇土葬,現在卻是8人選擇火化,如今已看到有不少后代為祖先拾金,遷到墓園骨灰殿,因為擔心沒有后人拜祭。
他說,目前還有土葬的需求,但是10或20年可能就要轉型了,而且土地越來越少了,要照顧活人還是死人?一些國家的墓地,有使用年限,過后就要拾金,土地再讓給他人用,一些國家則以多層方式土葬。
“現階段仍有需求,因此暫時不可能推動轉型計劃,但轉型是遲早的事,必須要作好準備,接受新概念,跟著發展趨勢走。”
跑步者義山行不忌諱
義山是子孫展現孝心的地方,亦成為愛跑步者活動的地方!
常年在中華義山工作的廖天送說,近兩年,在新年時,他發現到中華義山有個墓地擺了年花和紅包,像是幫祖先佈置家居過年一樣。
他說,今年除了年花和紅包,還擺了兩棵年桔,相信這是子孫懷念祖先和盡孝的方式。
在八九十年代,治安較好的時期,廖氏還常見到一些子孫周末時到祖先墳前清除雜草,盡孝心。
他也說,美化后的中華義山,不時有一些跑步團體到山裡的道路和附近油棕園進行跑步活動,這顯示義山不再是讓人害怕的地方。
他說,一些先人過世時,子女經濟能力或許欠佳,就做普通的風水,但是當事業有成,有能力后,就會幫先人建“新房子”,這是常見的。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