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辦事處記者
記得小時候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視。
以詼諧幽默能演會唱的馬來藝人比南利(P.RAMLEE)主演的電視劇,最令人印象深刻。
他主演的戲,主要反映了六十年代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
戲裏馬來女性穿著時尚,沒有很多束縛,男男女女在舞台上自由奔放的唱歌跳舞,各族自然融洽相處的畫面讓人懷念。
不過,這和睦的年代,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出現了變化。
近年我國政壇種族和宗教分化更日趨嚴重,極端種族和宗教主義意識更成了大選票房的催票劑。
一些政客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醜聞,不惜發表傷害種族和宗教言論,以煽動種族情緒,來轉移視線和贏得人民選票。
以伊斯蘭神權國為終極理想和目標的伊黨蘭黨,最近也與權勢旁落巫統展開穆斯林權益維護者的競賽,使得激進主義抬頭,加速社會的伊化。
希盟土團黨為了鞏固政權和馬來社會的支持,也不斷提出維護族群論調。
公正黨某領袖更直指那些追求意識形態、哲學、自由政治價值觀思想的超級自由主義者,威脅國家結構。他都忘了安華曾說過“我們都是一家人”包容與互相尊重的話,也忘了我國是個多元社會的世俗國,更讓那些投選希盟執政的選民傷透了心。
我們原本就是手足情深“馬來西亞人”,遺憾的是因為當權者多年來政教不分的長期“統治”,種族和宗教激進主義抬頭,令國民團結漸行漸遠,想要回到比南利那個自由的年代,更是癡人說夢。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