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独特 独一无二 老中医巧制水牛角棍针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造型独特 独一无二 老中医巧制水牛角棍针

    独家报导:沈俊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峇株巴辖4日讯)82岁老中医凭藉一双巧手,把水牛角製成各种不同造型的刮筋工具,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精品。

    行医48年的蔡培春中医师(82岁),从90年代开始研制以水牛角“棍针”作为工具的“刮筋”疗法,独创全世界“仅此一家”的水牛角棍针刮筋疗法。

    蔡培春医师(坐者)亲手制作的水牛角“棍针”形状各异,左是其贤内助陈芝琳(灵子)。

    蔡医师独创的“水牛角棍针刮筋疗法”,采用特别设计的水牛角,推刮身体各处,尤其是背部及反射区“病筋”,有助恢復人体自愈力,达到行气活血、排毒保健功效。

    蔡培春老中医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制作水牛角棍针,材料首选粗大厚实的老水牛角,再根据水牛角先天构造,锯成所需模型,用铁锉磨滑、用砂纸磨亮。

    这些是比较小巧的棍针,每个造型都独一无二。

    他设计的水牛角棍针,迄今已有十多至二十种造型,棍针形状根据人体结构而设计,其中以多功能“四合一”棍针最为奥妙,其他设计包括豚形棍针、扇形棍针、尖头棍针、长形棍针(可自行刮背后)及美容棍针等。

    蔡医师近期也设计更多精巧实用、造型独特的刮筋工具,包括青蛙、飞鸟及小狗形状的新设计,让刮筋用的棍针也兼具艺术收藏价值。

    蔡医师自许为“民医”(民间医师),1975年在峇株巴辖设立益民医务所,行医初期发现许多病症,针灸多次仍无法治愈,无意间从缅甸老中医陈伯甫的《筋科棍针疗法》一书取得灵感,才开始鑽研几近失传的“棍针拨筋疗法”。

    用水牛角棍针推刮“病筋”可产生生物电,棍到病除。

    他过后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经络学说、整嵴学理论加以创新,将“拨筋”改为“刮筋”,并亲自“下手”用打磨机、锯子、铁锉、砂纸等工具,把水牛角设计成多功能“棍针”,独创绿色新医术。

    陈伯甫设计的原型“棍针”是一支根状小棒,一端呈锥状,另一端呈刀样,但蔡医师注入巧思创意,根据人体解剖学及构造,将水牛角打磨成各种不同形状、适用于不同部位的棍针。

    多功能的“四合一”棍针,是最基本的刮筋工具,只要一棍在手,就能行医天下。

    凭木工技巧摸索研制

    蔡培春中医师年轻时曾在兄长的家具厂工作半年,学会基本的木工技巧,再凭经验研发出世界首创的水牛角棍针。

    蔡培春医师说,华仁中学高中三毕业后,他曾回到利丰港老家,在兄长蔡培汉的家具厂打工半年,学会基本的木工技巧,但研制水牛角棍针全靠自己摸索,唯一可参考的就是陈伯甫书中的原型“棍针”。

    蔡培春医师一直坚持亲手打磨制作各式水牛角棍针。

    蔡医师通常会利用早上时间,一个人在诊所后的小空间製作水牛角棍针,有时一坐就是3小时,他会根据手上的水牛角形状及长度,设计出不同造型的棍针,尽量“物尽其用”。

    他说,水牛角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两尺长以上的水牛角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製作棍针时,他都尽量不浪费水牛角的任何部位,就算“零碎”的水牛角都尽量设计成不同形状、可方便携带的小型棍针。

    “水牛角很厚很硬,要锯成各种不同形状,需要一定的耐心及体力,有些棍针可能需花费数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蔡培春医师后期研制的“母子棍”,可以一棍两用。
    蔡医师从缅甸老中医陈伯甫的《筋科棍针疗法》一书取得灵感,并用水牛角制作首支原型棍针。
    蔡培春医师亲手打磨设计的水牛角棍针,每一支都是举世无双的精品。
    近期创新设计的小型棍针,有青蛙、飞鸟、海豚及小狗等造型,精巧可爱。
    各式长形棍针,最适合用来推刮背后病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