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十年风雨无阻喂养 妇女当野猫守护者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逾十年风雨无阻喂养 妇女当野猫守护者

    报导/摄影:刘福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麻坡21日讯)见无人喂养野猫,心生怜悯,爱心妇女当起“猫妈妈”逾十年来风雨无阻每天都到麻坡黄金丹绒广场喂猫。

    吴清梅所指的“黄黄”很有灵性,并懂得感恩。

    现年58岁的“猫妈妈”吴清梅,在十多年前到麻坡黄金丹绒广场散心和运动时,看到很多野猫在觅食,让她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从我女儿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早上我就到这里喂猫,现在我女儿都上大学了,我还是不间断地来给猫喂食。”

    吴清梅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以前经济条件不好,只能给猫儿喂食简单的食物,现在比较有点能力,就给猫儿喂食猫粮。

    她说,猫儿每天吃同样的食物也会腻,所以她将猫粮和罐头掺杂一起搅拌,让猫儿每天都吃得津津有味。

    吴清梅(右) 与丈夫每天都会在结伴晨运之后,定时到麻坡黄金丹绒广场喂猫。

    她坦承,随着百物上涨,7公斤一包的猫粮,现在也涨至50令吉,而她一个月必需用上两包,这还不包括罐头的花费。

    “不过,只要看到猫儿健康,有食物吃,花一些钱也是值得。”

    吴清梅说,她已把这些猫当成孩子们看待,只要她在的一天,绝不会让猫儿挨饿,即便是她到外地旅游,也会交代附近的清道夫帮忙给猫喂粮。

    吴清梅的丈夫希望养猫人士,不要随意把猫丢弃,或把野猫带来广场丢弃,应事先作好绝育,避免制造更多生灵的灾害。

    她坦言,不少民众看到她喂野猫的举动而议论纷纷,不过她认为这并不是猫的错,而是很多人在还没有为猫儿绝育之前,就把猫带到该处丢弃,导致猫儿繁衍越来越多,她于心不忍让这些猫自生自灭,才当起了“猫妈妈”。

    “尽管如此,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会来此义务检查猫的健康和为猫儿结扎。”

    她也希望养猫人士,不要随意把猫丢弃,或把野猫扔在这,最好是给猫作好绝育,避免制造更多生灵的灾害。

    ■吴清梅的丈夫将猫粮和罐头掺杂一起搅拌,让猫儿每天都吃得津津有味。

    ■■吴清梅:猫有灵性 懂感恩

    猫儿也有灵性,懂得感恩。

    吴清梅指出,她喂养的野猫当中,有一只全身黄毛的猫很特别,所以她为它取名叫“黄黄”。

    两年前去世的“Marble”是猫群中猫龄最老的一只,活了9年,是吴清梅最疼爱的猫之一。

    “这只猫每次都会安静地等待我的出现,似乎也听得懂我的呼唤,无论它跑到那里,每次在我离开的时候,它都会悄悄出现跟在我后面,并望着我的轿车离开视线,在猫群中只有它最不一样。”

    吴清梅说,她和“黄黄”相处有9年,“黄黄”临终前一如往常的在广场等她,但那一天它吃不下,像似和她道别,隔天就不见它踪影,后来在公园的角落发现了它,已经死去。

    吴清梅的丈夫细心地喂猫。

    她说,另一只叫“Marble”的野猫,身上毛色长得像大理石斑纹,因而取名之,是继“黄黄”之外,另一只较通人性的猫,两个月前才去世,是猫群中猫龄最老的一只,活了9年,也是她最疼爱的猫之一。

    ■美食阁搬迁 忧野猫挨饿

    担心美食阁迁后,野猫没有食物来源要挨饿。

    麻坡黄金丹绒广场附近的美食阁将在不久之后搬迁到别处地点,吴清梅担心野猫找不到食物,可能重演野猫在行动管制令期间无食物吃饿死的情况。

    吴清梅说,麻坡黄金丹绒广场附近的美食阁将在不久之后搬迁到别处地点,届时这群野猫将可能找不到食物。

    她透露,3年前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她曾经冒着染疫的风险,独自到广场喂猫,当时野猫数量超过50只,而今在后疫情下,数量锐减剩20只左右。

     

    她担心,美食阁的搬迁,一些野猫可能找不到食物饿死的情况可能会重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