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人头条|边加兰海港军事基地 见证二战炮火遗迹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柔佛人头条|边加兰海港军事基地 见证二战炮火遗迹

    在边加兰哥打丁宜路路旁,就可看见保留完好的战壕。

    报导:郭芳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摄影:张来星

    (哥打丁宜25日讯)二战时期,英军为预防日军从海路入侵马来亚,在柔佛州内多个海港建立军事基地,而柔佛州内最大型的军事基地,就设立在哥打丁宜县边加兰。

    二战时期前,大约1923年,马来亚(马来西亚独立以前名称)正值英国殖民地时代,英军为了抵挡日军从海路偷袭,就在柔佛州各地海港建立军事基地,抵御日军从海路与英军开战。

    位于哥打丁宜县边加兰的军事基地,仍保存着二战时期,英国军人身上的随身物品。

    位于边加兰丹绒彭哥里(Tanjung Pengelih)的军事基地是英军当时的其中一个防御体系,当时正值一战时期,而英军认为,日军会从海路进攻马来亚,因此便在边加 兰、新加坡德光岛及樟宜,建立军事基地,并于1938年正式启用。

    除了设立军事基地外,英军也在基地周围设置战壕及炮台,若日军从海路入侵,英军可从四面八方包围日军,并以不同角度及火力,攻打日军,将其一网打尽。

    早年英军考虑周到,将发电机藏于地下,不让敌军发现。

    不过在二战时期,日军出其不意,从中部突袭南下,导致英军的计划扑空,当时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撤退到新加坡,另做部署。

    该军事基地曾经历过战火的残酷,也见证二战时期的炮火,里头所有建筑物仍保留完好,提醒国人战争曾在马来亚的土地上发生。

    该军事基地目前属于东南镇发展机构(KEJORA)的私人地段,这些充满历史味道的遗迹将持续保存,并有潜能改造成历史博物馆,开放让民众参观。

    英军将战壕设立在靠海处,一旦日军靠近,可全方位攻打。

    暂发现33建筑物

    位于边加兰丹绒彭哥里的军事基地,目前已知占地9.8英亩,暂时发现共有33个建筑物。

    《中国报》记者随着领队员法利兹(35岁)的脚步,一踏入该军事基地,便发现数座战壕。

    这些战壕皆面向大海,若当时日军从海路进攻,将面对英军的频密的炮火攻击。

    法利兹:盼充满战火的遗迹能早日开放,让民众参观。

    再往前走一小段路,便可看见仍然保留完好的低阶级军人的宿舍,而在宿舍周围,有着多个射击台。

    再往右边看去,可看见一个巨大的蓄水池,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蓄水池的油漆色已脱落,但不难发现,该颜色与周边树木颜色相近,相信是当年英军为了遮掩 敌军视线而为之。

    而在宿舍附近面海处,也发现6个炮台及数个隐秘的隧道,这些隧道皆可通往基地中的其他地点。

    其中一个隧道可通往当时英军放置发电机的地下室,法利兹解释,当时的发电机会发出巨大声响,而藏匿在地下室,巨大声响无法传出地面,避免被敌军发现。

    军事基地中有多处暗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英军可快速赶往战火现场。

    俘虏关押武器房

    法利兹也带领记者,前往位于军人宿舍附近的武器房,可见犹如一间睡房般大小的房间,里头空旷且阴暗。

    当年房内就放置着大量军火,如收纳枪支及炮弹等,英军也会将所捕捉到的俘虏关押在武器房内,防止俘虏逃跑。

    武器房上方也有一个通气管,与外面连接。

    经过多年风吹雨打,低阶英军的住宿仍保留完好。

    在武器房前方,面向大海处,共有6个炮台面对着大海,抵挡入侵敌军。

    而在炮台左右两边皆有两个通往放置发电机地下室的隧道;除了通过隧道前往地下室外,也可再往下走,透过一个隐藏式的正门进入。

    里头阴暗安静,墙上及地上皆有水迹,甚至还成为蝙蝠的栖息地。

    地下室内也有数条通道,可从通道通往外头,也能在地下室内穿梭。

    军事基地中有个隐秘的隧道,可通往放置发电机的地下室。

    树林空旷中心疑操步地点

    再往深处走去,便来到一个中心较空旷,周围全是树林的地点,法利兹根据该地点的痕迹,以及地面所使用的材料,判断出该地点属于英军操步的地方。

    法利兹解释,虽然地面材料已被泥土覆盖,但仍可看见部分地面材料,材质坚硬牢固,大面积都是用同样的地面材质,由此判断出该处是操步地点。

    靠近海岸处也有射击台,防止敌军入侵。

    往右边看去,便是当时英军烹煮食物的厨房,厨房还有3支大型烟窗,厨房右侧是食堂及洗碗台。

    食堂内的椅子及桌子皆遭人盗走,洗碗台仍保留完好,结构让人一目了然。

    而再往前便是树林,法利兹说,树林深处还有其他建筑物,唯该处靠近大马海军基地,因此不方便前往。

    军事基地中设备齐全,原始厨房的位置上仍耸立着3支烟窗。

    日军占据基地再增设施

    日军从马来亚中部突袭南下,击退英军,随后便占据该军事基地,再另增设施。

    法利兹说,军事基地里头部分条路段中,有日军另增加的设施,唯这些设施皆被泥土掩盖,因此仍未知道详情。

    他解释,英军的建造材料会较漂亮,而日军则讲究简单实用,仅使用简单且容易找到的材料建造设施。

    他说,那些路段上也还有二战时期,日军留下的烧酒瓶子及碎片。

    原是英军住宿的建筑物,如今已大树盘根。

    基地隐私部分无法展示

    由于军事基地旁边就是我国海军基地,因此所属机构没计划继续开阔,同时已拨出款额,在军事基地的厨房旁,设置围栏。

    法利兹受访指出,树林深处仍有多个建筑物,如高阶级军官的住宿、两条长达823公尺的隧道,以及日军建造的医疗系统。

    他说,因考虑到海军基地的隐私,因此这些建筑物皆无法向民众展示,不过仍希望所属机构能与当局协商,想出一个双赢计划。

    “此军事基地遗迹将打造成一间博物馆,向民众及学生亲眼看见二战时期时的遗迹,同时增加边加兰的名声。”

    询及博物馆何时建成,他说,近期内就会开始让访客到访参观,唯清洁工作将分阶段进行。

    “地下有许多遗迹仍被泥土埋藏,因此不能使用机器清理,仅能利用传统工具,手动清理杂草及挖开埋藏遗迹的泥土。”

    军事基地内的地下隧道仍保留完好,法利兹(左起)向莫家浩介绍该隧道的作用。

    日军进哥打丁宜市屠城

    据早前报导,1942年1月12日,日本军战机在哥打丁宜路以南11碑即新山柔佛再也花园附近中华义山一带投下炸弹后,战事一触即发。

    哥打丁宜县居民因担心日军南侵成功,为了避开英军和日军的交战,纷纷迁入森林。

    在接获日军从半岛中部南下的消息后,英军匆忙撤离哥打丁宜,往新加坡退去。

    根据历史记载,日军后来进驻哥打丁宜市后,开始屠城,当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莫家浩:呼吁文物持有者通过各种方式,让民众接触文物,了解历史。

    欢迎捐赠或借展文物

    该军事基地部分文物已遭人盗取或转售,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莫家浩博士呼吁文物持有者,通过各方法,让更多民众目睹文物真容,从中了解二战时的历史 。

    他前往该军事基地受访时指出,他欢迎文物是持有者,无论是以实物捐赠、借展,或是数位化的分享,将文物与其他民众分享。

    针对该军事基地将成为博物馆,莫家浩说,历史遗迹应得到妥善保护,让后人“重返”历史现场,学习及了解边加兰和二战时期的历史。

    “该军事基地对中小学、或大学生来说,是个学习历史的极佳场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