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穷上加穷 “海人”生活挑战大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疫情下穷上加穷 “海人”生活挑战大

    (新山19日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令柔佛州内原本已属于低收入群体的“海人”(Orang Laut),即住在海番村的原住民“实里达人”(Orang Selatar),生活面对更巨大的挑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来自瓜拉吗哂甘榜,在百万镇峇卡巴都原住民早市摆摊的渔贩诺艾妮阿都拉(40岁)透露,政府2020年落实行动管制令和多项管制措施,以遏制病毒传播,当时令他们这群人不知所措。

    “实里达人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收入也仅是勉强维生,我们不像打工族拥有固定收入,所以当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在新山柏伶沿着当嘉河到双溪德曼甘榜,至少有4家由原住民经营的海鲜餐馆。

    她说,政府自去年10月放宽管制后,该早市的人潮虽已恢复,但她发现顾客的购买能力已削减许多,她每天早上7时营业至中午,而周五和周六是人潮最多日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会为我带来更高的收入,因早市内还有其他原住民渔贩。”

    据英文报《星报》报导,诺艾妮阿都拉是6名孩子的母亲,也是6名孙子的祖母。她是向笨珍和哥打丁宜素里里的供应商取货,而在原住民早市售卖的渔获会比一般市场的便宜10%至30%,而本地人对价格非常敏感,若发现稍微起价,就不会再光顾。

    诺艾妮阿都拉透露自己现在的收入减半。

    诺艾妮阿都拉的女儿史黛拉(20岁)希望,柔佛州的新政府能兑现承诺,当地的议员曾经拜访他们的村庄时承诺,会给他们一艘新渔船。

    “因一艘4.27公尺的渔船,售价介于8000至1万2000令吉,实里达人根本负担不起。”

    她说,现在家人都使用破旧的渔船到距离家77公里外的丹绒布艾捕鱼,但因当地的渔获因发展关系,已逐渐减少。

    盼新政府帮助原住民

    实里达人希望柔佛州新的政府能帮助原住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隐忧,而他们也习惯依赖大海生活,难以适应其他工作。

    史黛拉的妹妹阿丽雅(18岁)透露,她与姐姐2020年被死于冠病的阿姨传染,当时还没有疫苗。

    当时史黛拉住院长达两个月,阿丽雅则居家隔离两周后,也因冠病入院治疗6天。

    “当时我已怀了9个月身孕,在生我儿子前被检验出感染冠病。所幸最后都康复。”

    后疫情下,史黛拉和阿丽雅更是担心眼前的隐忧,她们也习惯依赖大海生活,难以适应其他工作。对此,她们希望柔佛州新的政府能帮助她们这群原住民。

    海鲜餐馆休业2年

    海鲜餐馆东主因疫情关系,餐馆已休业了两年,并计划在柔佛长堤和马新第二通道重新开放后才重新营业。

    在新山柏伶沿着当嘉河(Sungai Danga)到双溪德曼甘榜(Kampung Sungai Temon),至少有4家由原住民经营的海鲜餐馆。

    其中当地一名海鲜餐馆东主沙林帕伦(62岁)受访指出,该餐馆是经营超过30年的家族生意,挺过97年金融风暴,以及2003年的沙斯(SARS)疫情,却因冠病疫情,首次休业这么长时间,而来自家族的15名员工的薪水,也从原本的2000令吉减至1800令吉。

    沙林帕伦暂不打算重开海鲜餐馆。

    他说,因汇率关系,来自新加坡的客人愿意花500至1000令吉在一顿饭上,也有来自外地的客人前来光顾,唯疫情爆发后,少了这些客源,加上供应商要求以现金付款,购买的食材又不能久放,所以他无奈下暂停营业。

    沙林帕伦是11名孩子的父亲,以及24名孙子的祖父,他在太太蕾媞阿肯(61岁)、女儿依林(16岁)和凯媞(38岁)陪同下透露,他如今在距离参观数公尺外的地点饲养贻贝帮补收入,当地也有约30名村民投入饲养贻贝行业中,帮助他们渡过此次难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