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东:企业拟聘高技能人才 须付新国三分二薪资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刘镇东:企业拟聘高技能人才 须付新国三分二薪资

    刘镇东希望由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为我国带来第二次的经济起飞。

    (新山18日讯)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指出,马来西亚应将自己定位为新加坡的三分之二的选择。如果企业愿意支付新加坡三分之二的薪资,接受马来西亚的效率比新加坡略低三分之一,马来西亚是恰到好处的投资目的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指出,创造支付新加坡三分之二薪资的工作机会后,这些企业不必担心招聘不到高技能马来西亚人才,因为这个群体目前都在新加坡成为外籍劳工。

    “每天清晨4时,约5万名国人从我的国会选区依斯干达布蒂里和州选区柏伶骑摩哆出发前往新加坡,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担任劳工,月入约2000新元(6693令吉)。”

    刘镇东昨日在其面子书撰文指出,“马来西亚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新加坡的三分之二的选择。新加坡的经济的确比马来西亚成熟多元,但高昂的营运成本不在话下。”

    他坦言,许多在新加坡打拼的人士,尤其是上有两老、下有孩子的中年人士,愿意接受新加坡三分之二的薪资,回到我国工作;然而,他们目前在国内只能拿到新加坡三分之一的薪资。

    他强调,马来西亚没有足够人才的说法是一项伪命题,马来西亚不是没有人才,只是人才都外流到新加坡和其他高薪国家,关键的问题是薪金。

    “马来西亚要实现二次起飞,要先接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劳工市场是一体,马来西亚的薪金过低,人们会选择在新加坡就业。

    “理解了马新劳力市场是一体的现实,马来西亚要经济起飞,就得以新加坡的薪金为标杆(benchmark),留住人才。”

    他强调,我国其实不是和新加坡竞争,在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我国和新加坡不是对手,而是相得益彰的伙伴,共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刘镇东。

    经济思维大胆突破
    今年料为二次起飞

    刘镇东指出,如果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细心治理,2023年可能会被记载为马来西亚二次起飞的起点。

    “反之,如果失败,我们将如过去25年一样停滞不前。回想上次大多数马来西亚人相信下一代会比他们过得更好的时候,已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的事了。”

    他说,马来西亚经济在1988年至1997年间高速增长,是为第一次起飞。当中有好几年由安华担任财政部长。

    他说,那时早期在70、80年代移民到英美、欧洲、日本和台湾或到这些地区“跳飞机”的亲属在1990年代回到马来西亚,在吉隆坡找到薪资不错的工作,那是个充满自信、积极乐观的年代。

    “后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整东南亚,马来西亚无法幸免,我国停留在依赖低技能劳工的低薪资、低质成长的旧模式中。”

    肩负打造中产阶级社会

    “在成就马来西亚二次起飞的同时,我们的使命在于打造中产阶级社会。”

    刘镇东点出我国最关键的问题是低薪资;2021年,我国公民的薪资中位数为2250令吉, 薪资中位数不是平均值(平均薪资),意味着我国970万打工族当中的一半月收入低于2250令吉。

    他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意即大多数国人的收入太低、中产阶级不够多、顶端有钱人占少数。

    “只有约15%的国人缴纳所得税,意味着只有15%人口的月薪是高于3400令吉至3500令吉,在扣除公积金、社险等之后达到每月2833令吉的最低应税收入。”

    刘镇东认为,B40低收入群体和M40中等收入群体的标签意义不大,实质上大多数马来西亚人的生活并不好,没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要设想在5年内,五至六成的国人月入超过4000令吉(新加坡低端工人工资的三分之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