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会

保险

财富投资

文 文 文

退休教师被误导签购 金融投资变储蓄保险!

报导:刘彦运

(新山29日讯)金融投资变成“30年储蓄”!

两名退休教师被误导以6万令吉购买名为“”的金融产品,以为每年可获2000令吉回酬,事后才发现签署了一份合同,并被迫支付保费。

两名女事主是新山某国中退休教师。一名陌生男子于2017年到学校,游说她们购买金融产品。

其中一名事主许淑音(63岁)今日向《中国报》申诉,当时被误导的包括她的另一名女同事,过程中还涉及签署电子同意书。


“保单说明书中的错误和误导内容进一步加剧了我们的困惑,经过我们投诉后,我们对公司的处理方式感到惊讶,儘管代理人承认欺骗行为,并表示愿意退还佣金,但公司却拒绝全额退还保费。”

许淑音说,她去年开始向国家银行投诉,并寻求马来西亚人寿公会(LIAM)的介入。然而数月后,她接到公司电话,被告知不能退款,要求她要麽退保(损失约1万5000令吉),要麽继续保单。

面对代理人和公司的欺骗和消耗精力,她与前同事已于2023年6月17日一起向警方报案,并要求人寿公会和国家银行介入调查,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并追究相关代理人和公司的责任。

许淑音以自身经历提醒大众,投资和购买产品时,应仔细阅读文件,并谘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时与诚信可靠的机构和代理人合作,避免成为金融欺诈的受害者。

她说,此案件正在人寿公会和国家银行的处理程序中,希望加强监管和打击金融欺诈行为,确保公众的财产安全和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许淑音希望通过自己被骗的经历,提醒读者在购买保险或金融产品时,小心谨慎。

勿轻信代理口头承诺

许淑音提醒大众,勿轻易相信代理从业员的口头承诺,也不要随意在平板电脑的电子文件上签名,以免被骗。

“口说无凭,民众不要轻易相信代理的口头承诺,要求详细的书面说明以留存证据。”

“千万不要在平板电脑上的电子文件上签名,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到底签署了什么文件。一旦你被欺骗,公司也会声称你已经签署文件,想要翻案就不容易了。”

她说,最好方法是,在详细阅读并了解后,签署传统的纸质表格,并立即保留副本。

“此外,一些代理人故意将个人重要资料写错,例如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以断绝公司与你的联系。这样一来,当你收到文件时,已经过了15天的退保冷却期限,无法退保。因此,务必确保以上个人重要资料准确无误。”

梁文帅:市场上确实有一些害群之马,公众在购买任何金融产品时,因谨慎审查合约内容。

害群之马以误导或欺骗方式签单

大东方人寿集团经理梁文帅指出,市场上确实有一些害群之马,以误导或欺骗的方式来签单,所以公众在购买任何投资或理财产品之前,必须先确保4件事。

一、该公司或产品是否获得国家银行或证券委员会的执照或承认。

二、投资回酬是否合理。尤其是回酬太吸引人,又有保证回酬,那一般必定有猫腻,必须小心。

三、理财产品属于短期还是长期?是否可以随时取出或解约?

四、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和可承担的风险。

梁文帅也是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执照投资顾问,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以上4个事项,公众应清楚了解后才决定是否投资该理财产品。

他说,储蓄其实所有保单都有14天的犹豫期(Free Look Period)。顾客在收到保单文件后的14天内,可要求公司终止保单,并全额退款,这是身为消费者的权利。

“公众在购买任何金融产品时,必须谨慎查阅合约内容,也必须找到专业和自己熟悉的代理。”

代理否认指控

被指误导顾客的代理刘先生指出,许淑音从一开始就已经知道她购买的是一份储蓄,而且在接获保单时她也签收,同时也没有在14天的“冷静期”内要求退款。

刘先生接受《中国报》询问时说,他已保留所有的短讯对话记录,以及所有的文件证明。

“事主一开始就清楚自己购买的是一份储蓄,但是她却一再的刁难我。”

“我是从吉隆坡南下新山工作,我不知道她为何一再刁难我,而且事主在购买4年后,才向我的公司投诉,她买的不是她要的。”

刘先生指称,事主购买的是一份30年的储蓄,因她一再的提款,所以保单注明在30年后是零回酬,这是合理的。

“我在程序上完全没有错误,我也不明白为何她(许淑音)在4年后才作出投诉,指自己被误导。”

“我保留的一些短讯对话完全可以证明,从头到尾,许淑音是明白自己购买的是一份储蓄。”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保险

财富投资

相关文章

新国存款保险额 建议增至10万新元

帮补家用 投入保险业 “色顾客”竟要已婚妇献身!

电话内签约 一年缴逾2万保费 索赔时却遭拒

◤公积金局允提款买保险◢专家:提早应对未知风险 没买保险 可投保

遭大马摩哆撞后逃 新国女子claim不到保险

假卖保单骗120万 前保险经纪监两年八个月

mywheels